学术是枯叶,思想如尘土,哲学是风,诗是雨,酿成茶,慢慢品,才能品出天地人间的味道。
《管子》就是一座中国古老的茶馆,里面坐着一位老者,是从2700年前穿越而来,现在他正在邀请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思想者来喝茶聊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最早的货币战争
英法贸易扩张的竞争和战争也反映到经济学领域,各自的商人和政治家都为自己国家的贸易利益而著书立说,英国出现了重商主义,法国则出现了与重商主义相抗衡的重农主义。
冷眼观察欧洲兴起的新型商战样式,管子微微发笑,2000多年前,他就发动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打败许多诸候国。
国际贸易不只是为了经济和财富,还是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管子也坦率地表露了对外贸易的动机目的:“天下之宝壹为我用”,(《管子·地数》)“因天下以制天下”,“守物而御天下”,(《管子·轻重丁》)“然后可以朝天下” (《管子·轻重乙》)。
管子把轻重之术运用于外贸,演绎出人类最早的国际商战。
其一、垄断市场和价格。齐国是“海王之国”,富产食盐,而梁、赵、宋、卫、濮阳等诸侯国是缺盐之国。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管子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便垄断控制盐的出口量,使盐的价格升高,遂取十倍之利。《管子·轻重甲》记载:齐桓公出口盐,一笔交易就得金一万一千余斤,一斤黄金当时值钱四千钱,一万一千余黄金合四千四百多万钱。《管子·地数》记载说;“盐之贾必四什倍。”齐国规定,必须以黄金购买盐。为了买到齐国的盐,无盐国倾其黄金。最终,齐尽笼各国之黄金。黄金皆归于齐,各国的黄金价格因此而上涨,金价贵而万物贱。于是,管子又抛出黄金,购买价格低贱的各种所需物资,齐国又得到大量好处。这种交易,使齐桓公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惊人速度积累了巨额财富。 其二、观风天下,堵财外流。盐铁可以垄断专营,但一般的商品就做不到。管子就主张掌握商品交易动态,使本国商品价格与诸侯国间商品价格基本一致,防止重要物资外流。《管子·山至数》说:“善为天下者,谨守重流,而天下不吾泄矣。”《管子·轻重丁》也说;“昔者癸度居之之国,必四面望于天下。天下高亦高。天下高我独下,必失其国于天下。”
其三、提高价格,吸引国外商品。《管子.山至数》记载,齐桓公问管子“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回答说;价钱五的给六,价钱九的给十,不可在价钱上限其定数.比如对于谷价,“彼堵侯之谷十,使吾国谷二十,则诸侯谷归吾。”因此,《管子.轻重乙》告诫说:“善为国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对重要物资提高价格,大大吸引输入。对齐国富产消费不了的一般商品,管子则采取“天下高我下”的刺激出口原则,使这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他诸侯国此类商品的价格,以便及时脱手。
“商战”臣服他国。通过对外贸易改变他国的生产方向,形成单一生产,然后再与其断绝外贸关系,他国因单一生产形成对齐国的依赖关系。为维持这种依赖关系,他国不得不听从齐国的摆布。
《管子·轻重戊》记载:鲁、梁两国的百姓,从来以织绨为业。齐桓公就带头穿绨做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会跟着穿。还下令齐国不准织绨,必须依靠于鲁、梁二国。这样鲁、粱二国就将放弃农业而去织绨了。管子还特意对鲁、梁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这样,鲁、粱二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十三个月后,管子让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且封闭关卡,断绝与鲁、梁的经济往来,不再从鲁、梁进口绨。又过了十个月,鲁、梁的百姓因没有粮食而陷于饥饿中。两国国君虽命令百姓停止织绨而务农,但粮食不是在三个月内就能生产出来的。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两年后,鲁、梁二国的百姓十分之六投奔到齐国。三年后,鲁、粱的国君归顺齐国了。
管子用类似的计谋,还使莱、莒、代、衡山及楚等国臣服于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