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思】怀海《百丈清规》集佛门茶事大成

 禅艺会 2020-09-22

人们常说“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一些人认为两者等同,称之为“不二法门”。

其实不然。2010年4月下旬,在宁波举办的第五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上,笔者和安徽农业大学丁以寿教授,分别发表了《茶禅——源于佛门而超越佛门》和《关于茶禅文化概念的思考》,认为“禅茶”和“茶禅”虽然仅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是有差别的,前者主要指佛门茶事;后者不仅是佛门茶事,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茶事典故,早已被为道家和儒家所认同,内涵更加丰富。

从先后来说,应该是先有“禅茶”而后有“茶禅”。唐代高僧怀海是“禅茶”的创始人,他制订的《百丈清规》可谓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而晚怀海58年、创立著名“吃茶去”三字禅的 “赵州古佛”从谂,则是“茶禅”的创始人。

怀海(720-814),俗姓王,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原籍山西太原,先祖因避西晋永嘉之乱迁闽。童年出家,曾游历各地,勤读佛经。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时入室,跟随马祖道一禅师学禅,时称“三大士”。据传他初时智力平平,三年才得机缘开悟。后住持百丈山(今属江西),故世称“百丈怀海”。四方禅僧,纷至沓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的法嗣先后有沩山灵祜、黄檗希运、长庆大安等15人。

怀海根据禅宗的特点,折衷大小乘戒律,制定《清规》,又名僧制、僧禁,后世称为《百丈清规》或《古清规》,他把僧人坐卧起居、长幼次序、饮食坐禅和行事等等都作了严肃、明确的规范。

《百丈清规》原书已散佚。元代元通三年,元顺宗命怀海第十八代法孙东阳德辉重修清规,历时近三年,编写出流传至今的《敕修百丈清规》(以下简称《清规》)。

佛门无处不兴茶

据不完全统计,总共8万多字的《清规》,共载“茶”字325个,“茶汤”65处,“请茶”21处,“吃茶”15处,可谓字里行间处处有茶香。如此高频率出现“茶”字及相关字眼,堪称中国茶文化之最。

这么多茶事,要有专人打理,为此,寺院中有专事烧水煮茶、献茶款客的“茶头”。全书记载“茶头”16处,可见“茶头”的作用举足轻重。后世讲究的寺院,还有为善男信女或游人惠施茶水的“施茶僧”。

僧人早起先饮茶,后佛事,每天需在佛前供茶,每逢圣节、千秋节、国忌日、佛诞日、佛成道日、帝师涅盘日、达摩忌日、比丘示寂等,另有茶礼仪式。僧人迎送、坐禅、谈话等都要饮茶。

对于不同之茶,后世各有名目,如供奉佛祖的称“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啜饮的称“"戒腊茶”,全寺僧人共饮的称“普茶”。

大型茶事,除僧众“普茶”外,还有住持亲自参与、面向善男信女的巡堂茶。

《清规·旦望巡堂茶》记载:

住持上堂,说法竟白,云:“下座巡堂吃茶”。大众至僧堂前,依念诵图立。次第巡入堂内。暂到与侍者随众巡至圣僧龛后。暂到向龛与侍者对面而立。大众巡遍立定,鸣堂前钟七下。住持入堂烧香,巡堂一匝归位。知事入堂,排列圣僧前问讯,转身住持前问讯,从首座板起巡堂一匝。暂到及侍者随知事后出。烧香侍者就居中问讯揖坐,俟众坐定。进前烧香及上下堂、外堂。先下间,次上间,香合安元处。炉前逐一问讯,揖香毕,归元位。鸣钟二下,行茶瓶出,复如前问讯,揖茶而退。鸣钟一下收盏。鸣钟三下,住持出堂。首座大众次第而出。或迫他缘,或住持暂不赴,众则粥罢,就座吃茶,侍者行礼同前。

“旦”即农历每月初一,“望”为每月十五,“巡堂”即在僧堂内按一定线路来回巡走。很多善男信女初一、十五要到寺院拜佛,此时款待茶饮,既是一种礼仪,也可视为答谢。这对茶饮的推广,影响巨大。

如此重视茶事、茶礼,怀海无疑深爱茶饮,笔者将他编入《中华茶人诗描续集》,并为之咏诗云:

茶禅自古不分家,历代高僧佳话夸。

功绩怀海应第一,佛门无处不兴茶。

怀海与茶圣陆羽同处中唐时代,茶饮尚未普及。百丈山寺院如此多茶事,尤其是僧众普茶和初一、十五的巡堂茶,需要消耗大量茶叶。怀海实行僧人农禅制度,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量种茶和制茶该是农禅的重要内容。这对后世影响极大,推动和促进了包括寺院在内的我国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

《敕修百丈清规》书影

茶事礼仪《规清》多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是提神,使僧众念佛修行时不易疲倦、瞌睡,有益静思,所谓“破睡有茶功”;二是消食,饮茶能帮助消化;三是“不发”,能抑制性欲,而使人不思淫欲。

《清规》赋予茶的最大功能则是礼仪。

《清规》共9章91节,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4章25节涉及到茶礼。四章是:《住持章第五》、《两序章第六》、《大众章第七》、《节腊章第八》。

25节如下:

1、告香

2、受嗣法人煎汤(点)    

3、专使特为新命煎点(新命即新任住持)

4、新命辞众上堂茶汤(上堂即法堂说法)

5、专使特为受请人煎点

6、受请人辞众陞座茶汤(陞座即上堂说法)

7、山门特为新命茶汤

8、方丈特为新旧两序汤(两序即僧堂生活管理员) 

9、堂司特为新旧侍者汤茶(侍者即住持的日常助理)

10、方丈特为新首座茶(首座即首席修行僧)

11、新首席特为后堂大众茶(后堂即僧堂的后半部)

12、住持垂访头首点茶(头首即禅寺里一要职)

13、两序交代茶    

14、入寮出寮茶

15、头首就僧堂点茶

16、方丈特为新挂搭茶(新挂搭即新进山者)

17、赴茶汤    

18、新挂搭人点入寮茶

19、方丈小座汤

20、方丈四节特为首座大众茶(四节即指四个节气)    

 21、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茶(库司即寺务管理者)

22、前堂四节特为后堂大众茶

23、旦望巡堂茶   

24、方丈点行堂茶(行堂即寺院杂役住的僧堂)

25、头首点行堂茶

《清规》对寺院行茶礼有着严谨、细致、甚至繁琐的规范,如“院门特为茶汤,礼教殷重。受请之人……须知先赴某处,次赴某处,后赴某处,闻鼓板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惶错乱。如赴堂头茶汤……侍者问讯请入,随首座,依位而立……乃收袈裟,安祥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收盏橐,不得敲磕。如先放盏者,盘后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错乱。”

凡僧人新到,寺院职事变更,送旧迎新,均有茶礼仪式。

可以说,茶与茶礼贯穿着《清规》的细枝末节。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如果按《清规》行事,僧人的日常生活则融入在浓浓的茶香和温馨的茶礼之中,在一团和气中修行念佛,这是怀海倡导的理想佛门世界。

茶鼓为号僧吃茶

《清规·法器章第九》记载,鼓分法鼓、茶鼓、斋鼓、普请鼓、浴鼓、更鼓。并有“茶鼓,长击一通,侍司主之。”之语。茶鼓是否始于《清规》笔者未作考证。

受《清规》影响,唐宋时代,上规模的寺院大多设有供僧人喝茶的茶堂或茶寮。法堂设有二鼓,位于东北角的称“法鼓”,西北角的称“茶鼓”,称左钟右鼓。

《清规》记载的这么多鼓名,大小、材质、击法各有不同。司鼓僧人肯定身手不凡。如在今日,完全可到“中国达人秀”等电视节目亮相。

用茶鼓作为僧众用茶的信号,可见当时寺院饮茶风气之盛,充分说明寺院对饮茶的重视。而数十人甚至百人以上的寺院,僧侣以茶鼓为号集体饮茶,场面一定比较壮观。可以说茶鼓是佛教崇茶的一种重要信据。

除了《清规》记载,一些古诗文也记载了茶鼓的踪迹,其中记载杭州寺院茶鼓的古代、近代诗词有两首,一是宋代著名诗人林逋(967——1028)的著名诗篇——《西湖春日》(一作王安国诗),记载了当时西湖周边寺院设有茶鼓:

争得才如杖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二是近代安徽建德(今东至)籍实业巨头、北洋财长周学熙(1865-1947),也在《茶鼓》诗中记载了西湖灵隐等周边寺院的茶鼓声:

灵鹫山前第几峰,通通茶鼓暮烟浓。

西湖不少僧行脚,误急归心饭后钟。

灵鹫山即杭州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的别名,代指灵隐寺和其它周边寺院。下两句指在外办事的僧人听到晚上之茶鼓,急着赶回寺院喝茶。

这说明晚清民国时期,杭州寺院仍有茶鼓的事实。

可惜今日寺院已难觅茶鼓。杭州已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总部在中天竹法净禅寺,由灵隐寺监院光泉法师担任主任。据笔者了解,上述两寺并无恢复茶鼓,据说灵隐寺将建茶寮。据河北茶友介绍,赵州柏林禅寺已恢复茶鼓,重要佛事时用于僧众普茶。

随着茶文化尤其是禅茶文化的普及,笔者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些重视禅茶文化的寺院,会恢复茶寮、茶鼓等寺院传统喝茶场所和仪式。

佛门茶事传东赢

《清规》不仅对国内后世佛门茶事产生了巨大影响,还东传日本和朝鲜半岛,对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日本为例,唐代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的有高僧最澄、空海、永忠,以后荣西两次入宋,著《吃茶养生记》,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将禅茶传到日本的代表人物则有希玄道元、圆尔辨园、南浦绍明等,对日本佛教和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玄道元(1200—1253)为荣西再传弟子,日本曹洞宗祖师。他于嘉定十六年(1233)3月经明州(今宁波)入宋,参礼明州天童寺如净禅师三年。回国后在永平寺按唐代《百丈清规》和宋代《禅院清规》,制订《永平清规》,使饮茶成为僧人的日常行为。2003年,日本友人在昔明州码头今宁波江厦公园内设“日本道元禅师入宋碑”。

圆尔辨园与南浦绍明均在当时盛行茶礼、茶宴的临安(今杭州)府径山兴圣万寿寺(今余杭径山寺)学佛,回国后带去了大量茶文化典籍和茶台子等用具,并在日本大力传播《百丈清规》。

期间高丽(今朝鲜半岛)也有很多高僧来中国学佛。南浦绍明师从9年的恩师、临安府净慈寺、径山兴圣万寿寺住持虚堂智愚,曾前往高丽(今朝鲜半岛)传教8年。同时传播中国茶文化和茶礼、茶宴。今日韩国茶礼无疑是这些历史的传承。

【作者简介】竺济法,浙江宁海人,茶文化与家谱学者,《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顾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通典·人物典·元明清卷》主编、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出版《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等茶文化、传记、家谱等著作十多种。

竺济法专栏【茶思】展读

【茶思】皎然贬酒褒茶道

【茶思】丰子恺涉茶漫画之禅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