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人获得中国诺奖:每人奖励100万美元,遗憾的是名单少了一个人

 古耀仁 2017-09-18

  9月9日,有着“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节“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人各得100万美元(相当于700万人民币左右)的奖金。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


  这是在2016年成立的一个新奖项,奖金设置同诺贝尔奖相当,但是该奖项只面对在大中华地区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只要是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研究机构研发的成果,符合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国际影响均可获得该奖。


  2016年,第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得主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物质科学奖”得主为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为今年新增设的奖项,按此发展,或许未来将会增加更多的奖项。  

  舆论奖“未来科技大奖”称为“中国诺贝尔奖”,这项大奖与诺贝尔奖有何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重金奖励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项大奖的奖金同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相似,这些资金并非来自国家。不太一样的地方是,诺贝尔奖是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投资收益和利息作为奖金。未来科学大奖奖金来源是中国企业家的捐赠,每位获奖科学家由4位企业家共同捐赠,每个捐赠人都承诺捐赠10年,从而保障基金的可延续性。


  这个奖项与诺贝尔奖最大不一样的地方是,诺贝尔奖主要奖励过去的成就,获得诺奖科学家常常是因为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前的研发成果获奖。但是未来科学大奖强调的是现在和未来,要求具有原创性,未来可持续具有长期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巨大成果。  

  李彦宏和丁健在交谈


  因为对研发地域的限制,未来科学大奖将对大中华区的科技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将会促使该区域内的更多科学家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虽然目前与诺贝尔奖比较还略显稚嫩,但是在中国科研投入逐渐增大、科研成果井喷的今天,该奖恰逢其时。


  今年的三个奖项由12位企业家为共同捐赠人,其中,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捐赠“生命科学奖”,邓峰、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捐赠“物质科学奖”,丁磊、王强、江南春、马化腾捐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在这份捐赠人名单中,出现了马化腾、李彦宏、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大佬,有网友好奇的说:为什么没有见到对巨星迈克杰克逊致敬的马克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