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方远图书馆 2017-09-19

作者:兰国沧海客)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是广大读者十分熟悉的人物。他们也是神仙人物,携通灵宝玉让其到人间历幻一番。在太虚幻境和青埂峰,一僧一道“ 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而到了人间,一僧一道则化作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形象不堪。

在此后的情节中,这两人或明或暗地出现,草蛇灰线,神出鬼没,在甄士隐、林黛玉、贾宝玉、贾瑞、王熙凤等人的故事中多次间接或直接出现。

在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中,这一僧一道都是同时出现的。但书中并不是这样,而是严格按照“道度男、僧度女”的传统安排出现的。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一僧一道同时出现的地方并不多,第一回青埂峰下的顽石坠落处,甄士隐的梦中,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在街上遇见,以及第25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同时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几处出现。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癞头和尚单独出现的地方有:一、林黛玉说有个癞头和尚让她出家,告诫她“听不得哭声、见不得外姓人”;二、在度英莲时,虽然一僧一道同时出现,但一方面也有甄士隐在旁边,另一方面说话的是那个癞头和尚,他见到英莲大哭,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他还追着甄士隐说“舍我吧,舍我吧。” 尽管在甄英莲的故事里僧道同时出现,其实也遵循了“僧度女”的传统,跛足道人并没有要去把英莲抱走。

跛足道人单独出现的地方:一、 度甄士隐,跛足道人唱“好了歌”,甄士隐大彻大悟作“好了歌解”,并与之同去;二、度贾瑞,即是风月宝鉴的故事,只可惜贾瑞执迷不悟。

还有一点要注意,通灵宝玉是癞头和尚的宝贝,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的宝贝。

那石头是癞头和尚用佛法将其幻化成通灵宝玉,是放在癞头和尚手里,可以算作癞头和尚的宝物。 所以书中凡是出现与通灵宝玉相关的地方,癞头和尚必定出现。在贾宝玉中了“魔魇”时,也是癞头和尚将通灵宝玉放在手中抚摸,口中念叨“青埂峰一别已十三载也”。贾宝玉动不动就说出家做和尚,而不是做道士,也是与癞头和尚是通灵宝玉的主人有关。

而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的宝贝。集中在贾瑞的故事那里,跛足道人给贾瑞送镜子,后来贾代儒要烧掉镜子,跛足道人马上出现,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为何一僧一道分别称之为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呢?这其中有什么隐喻意味呢?

和尚本来是光头,为何特别强调他是癞头?书中说他是“腌臜更有满头疮”。 癞头是指长了癞头疮,头上有的头发掉了,有的还稀稀落落的留着,那一片疮痍,十分难看。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其实只要联想到清初之时,清廷对国人的“剃发令”,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时清廷强令国人剃发,为此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人头落地。清廷强迫国人剃的发型是 “金钱鼠尾”,就是将脑袋周围一圈都剃去,只留后脑勺一小撮头发弄成辫子,恰好能从一个铜钱眼儿穿过,故叫“金钱鼠尾”头。若干年后发型经历了演变,允许辫子更粗了,后面的头发更多了,所以辛亥革命前后将其贬称为“豚尾头”(即猪尾巴头)。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柳亚子作《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忘上国之衣冠,而奉豚尾为国粹。”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而“金钱鼠尾”头,比起后来的豚尾头更加难看,你说他是“光头”,他偏偏有一些头发,秃秃落落的要多糟心有多糟心。何况清初那时候剃发的工具可没有现在的优良,剃发过程中又伴随着暴力,因此很容易剃破头皮,形成疮疤或感染成瘌痢头。那么难看的发型,再加上剃发造成的伤疤,不就像癞头疮吗? 而这样的疮疤也集中体现在清初。随着国人将这段血泪史忘记得差不多,对剃发易服也没那么抗拒了,加上理发工具的改进,这样的疮疤自然也就很少见到了。只是瘌痢头还一直延续下来,到20世纪60年代才基本绝迹。

所以,笔者认为,癞头和尚的瘌痢头,其实是与清初的“剃头”有关,再结合贾宝玉的那句名言“看到女子就清爽,见到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笔者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推断。因为剃发易服只是针对汉人男子,对汉人女子并没有此要求(所谓“男降女不降”)。汉人男子被剃得满头疮疤、跟瘌痢头似的,再配上满人的服式,那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怪贾宝玉会觉得“浊臭逼人”。

再来说说这个跛足道人。跛足道人一切都好,就是个“跛足”,“一足高来一足低”,所以他要拄着拐杖才能正常行走。

关于“跛足”的隐喻比较费解,笔者认为,跛足——“一足高来一足低”,是隐喻明亡清兴后满、汉力量的不均衡、不和谐,满人成了统治者,广大汉人成了下等的、受压迫的群体,那跛了一足,就象征着汉人地位低了一等,受压迫(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只能借助拐杖勉强支撑。这也是书中说的“世路不平”。

为何说道士象征着汉族的力量呢?

众所周知,清廷的剃发令有个“十降十不降”,其中即有“儒从而释道不从”, 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以前的服饰。而我们知道,佛教其实是外来产物,和尚也是要“剃发易服”的,而道教则是华夏本土产物,而且道士依然可以身着汉家服饰,不必剃发。所以说道士其实也即隐喻着汉族。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再结合跛足道人的宝物风月宝鉴,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风指清风——清朝,月指明月——明朝; 风指镜中的美人,月指镜中的白骨。

清风和明月比起来,美人与白骨比起来,不就是“一足高来一足低”吗?

再看全书的整个意境:

风,是得意的,风是严酷的,风是无情的……这都符合“风”对清朝的象征与隐喻;

月,是晦暗的,是孤独的,是令人感到悲伤的,这符合那个时代人民对“大明之月”的追思与伤怀。

月黑则风高,寒风肆虐,则明月被隐晦不见, 所以书中的“风和月”,不也是“一足高来一足低”吗?

(此文由慧读古典整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