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保:一人有一个世外桃源

 齐一摄现美 2017-09-19




景观设计的理性思考——访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小保

高青+王小保




访谈人:王小保,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园林工程师,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照明学会会长



     



采访人:高青,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凡益工作室运营总监




高青(以下简称高):王总,您好,近年来随着城市容量不断扩张,带动整个设计行业繁荣发展,那么景观设计行业是如何快速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王小保(以下简称王):就现在来说,我觉得原来刚开始属于一个被动式发展,因为城市扩张过程是从大的几个倍数去往上飞增,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环境容量已经面临许多的挑战,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是城市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有城市里很多荒漠化的问题,再有就是城市带来的大量的废弃地;因为它在城市发展开发的过程中是带有一种自发性的行为。那么随着城市的规范,个人觉得景观设计行业实质上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考,在我们现阶段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从被动式发展过程中需要把它的很多问题分化成很多类别;比方说风光带类、小区类、道路类,还有就是包括城市公共广场类等等。它可以通过很多类型去对城市进行一些设计工作。但是我觉得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光有这种类别的设计工作也会对城市的设计带来很多的弊端,比如在规划里,原有的城市绿地需要重新再整理,而城市边缘的地方往往会变成废弃地和垃圾地,还有就是城市中心的一些共管却又都不管的公共区域,则会逐渐变成一个大的垃圾场。还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缺乏一种系统处理,而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规划有系统性思维来实行对城市的设计工作,像我们在做的浏阳风光带。我们首先通过一种先进的规划理念,把一些零散的、小型的绿地圈起来,构成一个大的绿地系统;第二,把所有的廊道、游道通过绿地系统把它们串联起来,以解决城市的公共需求;第三,把城市的重点、亮点结合城市的特征来实现一个深度利用,尤其对城市的区域性调研工作会更加系统。所以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一种系统性思维。


浏阳河景观


浏阳河景观


浏阳河景观


高: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的居所,但是设计师和艺术家肯定对这个居所会有特别高的要求。而且在2000年钱学森老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个概念;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对未来城市的构想。您作为有着丰富积累的景观设计师,您如何去定义您心目中的山水城市?


王:山水城市的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城市事实上是一种特定的城市发展格局。在我们古代的大部分城市都是倚水而居,依水发展;这是人与水、城市与水关系之间的重要的依据;但是在依水而居的过程中也会破坏原有的自然资源。当我们的城市容量和环境忍耐度匹配时,它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如果城市容量超过忍耐度,就是一个破坏性发展。所以目前我们对于山水城市的理解显得更加迫切而且很有必要。世外桃源的构建构想与山水城市这两个概念有相互兼容的地方,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是相较于大和小的区别。世外桃源更加注重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一个最和谐的状态;就是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山水城市则是要保护好我们现有的山和水,有序地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这个观念还是我们的钱学森老师高瞻远瞩。现阶段这个观念放到长沙身上来说就是山水洲城的概念,我们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样保护好这个山,如何处理好我们与水的关系,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这是个引人深省,需要不断推敲的过程。目前我们对环境这块的理解,一个是现阶段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另一个是海滨城市的理念,再加上现在的双休双补,实际上这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好山水城市。国家意识到并着重这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高:关于您原来一个访谈,我们看到之前您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游园惊梦这个话题上做了深入的解答,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您对于古典园林的融入当时的中国文化和天人合一的景观的看法还和当时一样的吗?


王:古典跟现代之间的游园惊梦实际上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我们在渐渐丧失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个文化土壤,如今更多的只会留存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里,就像苏州园林,一些我们的古民居,古村落都有我们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但是回到现在来说,我们的城市不论是从规模还是发展的尺度,以及很多对于现代化城市生活的需求,跟我们传统的认知和审美还是差别比较大。但是文化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内在一种品质,是我们长久以来沉淀下来的精品,它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中国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就是因为我们这份文化的底蕴让我们显得如此不同。在虚化的情怀注入下,我们在听游园惊梦,听很多的传统和经典,学很多的传统经典的内容。但是我们更多的是面对现代城市的发展,用新的视觉和观念去发掘传统跟现代的共通性,强调人跟自然的和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包括它的美学也是在影响我们现阶段如何去处理我们城市的山,水,城市的边界还有人跟自然的一种尺度,这都是我们现阶段所要去面对的。我觉得传统的东西是我们所依恋的一个文化内衬,但是我们更多的是要对现在城市的建设有更多深入的思考,让这个城市焕发出更有魅力的一个面,更多地去强调人跟自然的一个高度和谐。


高:您作为湖湘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师大带研究生,您觉得目前景观界的教育领域的创新中,国内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作为一个职业景观设计师应该怎样去改善?


王:首先我个人觉得把风景园林变为一个独立学科是国家教育方面进步的一个象征,它不再去过分强调GDP而更加关注环境和老百姓的个人生活;对于学科而言这也是一个必由之路,因为它牵扯到我们城市的发展,牵扯到我们生存的环境,牵扯到我们与大自然如何相处、共融。这不只是简单的栽树做绿化而已。风景园林是一个大的学科,它通过对自然状态的分析提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最终实现包括生态学,环境学,工程学,甚至是艺术等各种很多门类的多学科的一个系统。所以风景园林变为一个学科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其实很多欧美国家已经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了。在带学生中间也面临一些困惑;在风景园林这一块其实各个学校的认识是不同的;每个学校它配备的师资,它的教材,认知态度和关注点都不一样,所以带来了像景观、环艺等很多的专业;首先带来的困惑就是学科方向性的问题,其次就是我们现在教学体系的发展情况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像风景园林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就更要强调在自然方面与产、学、研方面完美的结合。它需要的是一个对自然的了解,而不是说只是学会了一套科学分析方法,或者是画一些线条,画一些分区,去制造一些我们认为是很美的东西。在自然美之间,我们一定要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再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把握,来对它提出更好的逻辑和框架,而不能完全停留在图纸上。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体系还是只注重理论的培育,而对实践、考察和制作模型方面还是有所缺乏的。而学科建设方面在现阶段也是处于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


高:关于长沙的园林史,我们也是了解到您在当时在湖湘地区编著了一套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契机促使这本学术成果的完成?


王:长沙园林史其实是当时的建设部想编纂一部近代的园林史,长沙园林史也就是在编纂近代园林史时顺便把长沙园林史提出来,而且我们也对它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且现阶段还在继续。我觉得编长沙园林史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对于这门学科来说不了解各区的发展就没有发展、没有未来。长沙园林史在整个湖湘文化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比方说长沙园林里的书院园林,它是非常典型的,因为这一块保存得比较好,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长沙园林在湖湘文化的格局里,给湖湘文化产生了很多的实体经济。其中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地名,像韭菜园、荷花池都是当时的园林的名字,包括左宗棠、曾国藩等等方面。但是在湖南相对来说我们研究的方面,湖南的长沙园林还是有它自己的非典型性特征;不论园子大小,它都会有自己的一个菜园子,而且还很注重山水环境的一个格局。这个方面主要跟湖南的自然地理、人文以及湖湘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渊源。我觉得我们研究的长沙园林史,仅仅是个开端,我们还会继续,将来可能还会在长沙复原一部分老的园林,这是对我们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最好的贡献。


高:我们了解到2003年左岸春天那个楼盘在当时来说做的非常不错,现在来看那个楼盘的品质在当年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在长沙居住区也是实质上不可磨灭的。然后从小区的一个景观扩展到长沙的湘江风光带,再到巴溪洲等等大型的省内有影响力的代表景观,您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小尺度景观到如今把握大尺度景观;在这种创作中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您是如何解答这种多元的难题?


王:在做这个的过程中,把一些很多我认为是高造价的做法,比方说湘江风光带我们前前后后总共做了七八段,从原有的老的防洪堤的环境改造,让它更加便民,增加一些服务设施,形成一个供老百姓活动的场所。第二代产品就注意了防洪堤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新建的交通关系,完善的公共安全和更好的服务设施。以及人的各种活动的尺度与湘江的关系。第三代产品就是更加强调城市的品质和品位,在每个段落里很强调段落的总体感和段落之间的差异化,除了与城市之间的共生的关系这个总体关系外,还有效地整合了废弃地、闲置地,形成一个大的系统,还有就是增设很多设施来完善、增补城市的不足处。所以风光带的第三代更加强调它的一个生态、文化、艺术,突出城市拥有的个性。实际上我们也在慢慢过渡到做第四代产品,它就更加强调有机、生态环保,整个城市的总体均衡和城市的系统化。


巴溪洲


巴溪洲


巴溪洲


高:您最近在思考什么问题,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王:现在的项目是越做越多,也越做越大。现在我首先思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很多城市的景观系统是一张城市最好的名片,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对社会保持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包括文化建设,包括生态还有就是城市的一些修补等等方面,这都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强调环境跟城市的互动关系,比方说对城市改造,唤醒这个城市的新的形态和魅力。通过不同的类型去思考不同层面的一个城市所需要的东西。下一步的计划我觉得我们在强调生产的过程中也做研究工作;景观本身就分不同方面,有些是项目上的事,有些是系统上的事;我们现在也在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比方说之前的海滨城市;加上现在很多的小城城镇化;还有就是污水处理、土壤处理,包括向政府提出来双休双补等等方面,就是更加强调系统性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好的方向和参考。


梅溪湖

梅溪湖


梅溪湖

(本文刊载于《中外建筑》杂志2017年第9期)



图文:高青+王小保

编辑:谢丹

审稿:林汀

终审:《中外建筑》杂志编辑部




本公众号协办单位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持续加盟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