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保与巴溪洲:再生景观的新湘江故事

 牛角梳子还好用 2016-09-02


文 曾丽丽

湘江南大道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城南火车广场、一江两岸景观亮化工程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景观设计项目,都出自他手。在长沙,你一定不止一次地邂逅过他的设计。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之路

王小保的诸多作品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湖湘大地上。锦绣湖南的第一大河湘江,也是他和其团队近几年积极关注的重点,湘江南大道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城南火车广场、潇湘南大道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潇湘北大道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一江两岸景观亮化工程、开福区湘江风光带景观提质改造工程等湘江滨水区的研究与设计,致力于增加滨水空间可达性、丰富滨水空间类型、提高滨水空间使用率。设计好滨水长廊等观光与休憩的公共区域,为缺少休憩绿化功能的城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增加城市适居性。湘江两岸的风光带是长沙“山、水、洲、城”城市特征的集中体现,一线穿珠,珠璀线璨。


这些作品,在给人们带来审美、休闲、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诸多思考。时至今日,王小保有了新的目光,去审视宜居的真谛和城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更新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生态景观设计之路。

从1991年开始,王小保教授一边坚持理论探索,一边坚持实践验证,景观设计一搞就是20多年,主持和参与的工程设计三百余项。他毕生的理想,便是把设计的艺术和对社会的考虑及可持续的发展结合起来,借助新的景观设计学把城市建设成为人地关系和谐的现代“桃花源”。


巴溪洲的新湘江故事

长久以来,王小保一直在寻求一种依据项目特征的土地再生策略,在巴溪洲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设计中,他争取实现两个重要内容:一方面,用再生思维去复活土地的生命,在合理规划的指引下使土地功用可持续;另一方面,形成有巴溪洲特色的景观与文化特质,从而对环境品质提升、区域城市发展产生助推力量。

巴溪洲,湘江长沙段的一个江心洲,湘江主航道以西,猴子石大桥往南约8km,该岛由湘江冲击而成,四面环水,地势平坦。公园岸线长约7000m,南北长约3450m,东西平均宽约300m,最大宽约400m。总用地面积91.23公顷,绿化用地面积82.13公顷。

据王小保介绍,巴溪洲项目的设计借引“楚辞”浪漫主义文学对当地自然景观的描述,再现河流塑造岛屿自然形态的过程,融入现代可持续生态设计和维护技术,将巴溪洲打造成湘江之中的绿洲。总体设计旨在追求浪漫“楚辞”的自然景观意蕴,使之可以承载蒹葭苍苍、杨柳依依,“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审美意象。

巴溪洲的景观特质营造上,王小保及其团队在项目中运用了五大创新性设计。

以大地为线索

这种设计方式能充分体会“洲”的自然属性对景观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在无边际的自然中寻找不可控制的自然美,起伏的坡地、连串的低洼地、自由的岸线、由江水带来岸边丰富的湿地景观等。如水塑沙洲节点景观。


以时间为线索

时间的概念是指水涨水落和季节性植物随时间而产生规律的作用,并最终实现岸线起伏的地形改造,游路两厢实现季节性色彩的不断变换,追求公园的四季变化“地理·时间”轮回,如九溪烟树等节点景观。

以感官体验为线索

关注“风、声音、光”与活动的关系。“梦想之洲”呈现一种几乎是野性的、貌似未经人工雕琢的场地环境。灯光、声音、运动、颜色、气味、空间、深度和质地与每一个装置产生共鸣,由此创作独具个性的景观特色,如芦风苇影、荷塘月色等景观。

在基础性设施的基础上,穿插故事性花园主题

将地方原有的历史发掘成景观设计元素,与传统的依靠营造某种功能、氛围的案例不同,巴溪洲景观设计强化“向外开放,让人们来了解”的评判标准。将“理性的直觉”、“复杂的简约”的环境与“反映浪漫的木龙、蝴蝶、风筝、童趣”等雕塑相结合,增强环境的趣味性和表现力,缩短了人与环境的距离。如水影广场、木龙花园、天鹅剧场等景观节点。

以生态设计为纲

将体现文化内涵的个性设计贯穿整个项目的生态设计中。通过地形的营造,再现河流塑造岛屿与自然形态的过程,融入现代可持续生态设计和维护技术,建立一个马赛克式的生物栖息地,增强植物的多样性和抗灾性。在体现长洲大的环境设计的尺度上,林地、湿地显现斑斓的自然景观,如雾笼梯田、幽林深径、幽谷花园等。

新的思维、新的设计手法营造了巴溪洲项目的六大景观特色区,创造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多种野生生境和净化水体,成为了长沙市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王小保也借用设计之手为市民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优美休闲游憩地,讲述了一个湘江之洲的新版本景观故事。


人物简介


王小保,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专业,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优秀勘察设计师,湖南十大创意设计人物。现任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灯光照明学会会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理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长沙市园林景观学术带头人。

主持和参与工程设计三百余项,代表作品:长沙湘江风光带南段景观设计项目(2011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11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圭塘河生态景观工程(2012年长沙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金奖);东方大院环境景观设计项目(2013年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巴溪洲水上乐园景观工程项目(2015年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其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长沙园林史》,《健康园林学》,《湖南省屋顶绿化技术规程》,《湖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