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都被孩子“胆小”、“害羞”、“不敢独处”、“粘人”的“特点”所困扰。其实,这些“特点”是孩子认知经验不足的问题。孩子一出生都是无知无畏的,“害怕”是他们渐渐学会自我保护的表现。我们家长究竟做了哪些事让孩子把自己保护起来了,我们哪些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害怕”呢? 怕把我闷在屋子里 很多宝宝都是所谓的“家里疯”——在家玩的特别疯,可一出门就各种害羞,比如在早教中心不敢参与集体活动,见到陌生人就躲,到陌生环境就局促不安。 先不忙着找孩子的原因,先问问自己每天带孩子出门的时间超过半小时吗?很多妈妈都是全职带孩子,全家都还没醒就爬起来做饭、洗衣,刚吃好一顿,又该做下一顿饭了,带孩子出去遛弯、认识自然的时间几乎没有,而有些妈妈是有心而力不足,没法自己带孩子上下楼又抱孩子又推车,更不用说去公园逛商场接触各色事物。 我们这么辛苦,还有哪里做的不够吗?其实,只需要提高我们的陪伴质量。 最爱的人不告而别 因为要与亲近的人(通常是妈妈)分别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就是宝宝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最早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通常会持续到入园。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哭闹,处理的做法都是不告而别。让其他照顾者分散宝宝注意力,然后自己蹑手蹑脚离开。 当宝宝在被骗几次后,稍微感到气氛有些异样时,就会跟在你屁股后边,让“逃跑”变得困难。这可不是一件好笑的事,这说明他们变得焦虑敏感,害怕分别。处理不好日常的分别,那入园、入学都会成为孩子心理上不小的挑战。 爸爸妈妈在争吵 大人们无关紧要的争吵在孩子看来是最恐怖的事。千万不要以为宝宝还小,不可能察觉父母情绪的变化。要知道,即使宝宝还听不懂大人讲的话,又或者争吵没有发生在孩子面前,他们都能从爸爸妈妈日常的互动、语气和呼吸中感受到气氛的变化。 反复压抑在这种情绪中的孩子,常常会怀疑自己,变得孤独、冷漠、执拗,极其缺乏安全感。 爸爸妈妈不会陪玩 闺蜜曾经哭诉说有一段时间加班忙项目,压根没时间陪孩子,就连看看孩子,都是在他睡着的时候。结果没过半个月,宝宝就不跟自己亲了,抱他的时候表情还有些不情愿。这种疏远,花费了好久才修复回来。包括Jo妈自己,也经历过努力的修复亲子关系。 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是不会陪。玩具、绘本往宝宝面前一推,自己坐在一旁玩手机。任凭孩子在咿咿呀呀也不回应。还有更夸张的,为了不让宝宝闹,抱着孩子一起玩电子产品,美其名曰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