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年轻丧偶还带着孩子,但我还是喝着香槟,笑到了最后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7-09-19

她改变了香槟

原本嫁入富人家庭,可以安安稳稳当一辈子贵妇,然而深爱自己的丈夫却英年早逝,抛下日渐红火的事业,你会怎么做?

接手和丈夫共同的事业,一开始的经营却每况愈下,经商自信深受打击,你还能东山再起吗?

销量上不去,都怪战火肆虐。连年赔钱的小品牌想打翻身仗,又该怎么办?

上述三个问题,凯歌夫人用她精彩的一生做出了回答。在她的努力下,凯歌夫人香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品,香槟酒也从贵族的玩物变成广大中产阶级也能消费的美酒。

一、幸福却短命的包办婚姻

凯歌夫人出生在18世纪末法国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当时她的家庭有一个同是开纺织厂的竞争对手凯歌家族。两方在商业竞争上不分伯仲,最后只得用当时流行的方法结束了商业竞争——她作为竞争对手家族的女儿嫁到了凯歌家族,成为了凯歌夫人。

凯歌夫人

虽然是充满着利益勾兑的包办婚姻,但婚后夫妻俩感情深厚。更为难得的是,夫妻俩还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经营酒庄事业。这本是家族的副业,但是在凯歌先生手里却发展得有声有色,凯歌家族的葡萄酒销量从1796年微不足道的8000瓶上升到1804年小有规模的60000瓶。

凯歌夫人非常支持丈夫的葡萄酒事业,这在他们的婚礼上似乎就早有征兆——在她的婚礼上,牧师送给他们一本17世纪酿酒大师唐·培里侬的书。

唐·培里侬本人是个修道士,和他的很多前辈一样,他本人成了一名酿酒大师(可参看:和尚的酿酒史:法国修道士的美酒、祈祷与梦想)。唐·培里侬同时也是一个著名香槟品牌,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唐·培里侬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不长久,凯歌夫人美满的婚姻只持续了七年,她的丈夫就撒手人寰,抛下了她和他们三岁的女儿。而他苦心经营的家族葡萄酒事业也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命运。

二、撑起酿酒事业,屡败屡战

早在夫妻俩准备扩大酿酒规模之初,凯歌夫人的公公对他们的事业并不看好。他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像葡萄酒这样的高档消费品很难找到销路。

而在丈夫死后,酿酒事业变得更加困难。凯歌夫人原本可以作为一个体面的贵妇人就此度过余生,她丈夫家丰厚的家产足以让她过完富足的一生。可是她的内心却燃起了延续丈夫未尽事业的热情。为了爱情,她也要把丈夫留下的酒庄发展壮大。

凯歌夫人酒庄

她找到原本不看好他们的公公,冒着自己继承的遗产可能会流失的风险,劝说公公投钱支持自己的酿酒事业。事业之初并不顺利,公公建议她找顶尖的酿酒师做学徒学习酿酒。学徒期满,她的生意仍然不见起色,1810年前后葡萄酒销量跌至每年10000瓶,酒厂也濒临破产。她甚至不得不变卖首饰来维持酒厂的运作。

凯歌夫人庄园的地下酒窖

她只得再次找公公投资。虽然她的公公一直不看好她的事业,但仍然相信凭借她的智慧和勤劳,终有一天能够扭转局面。公公追加了投资,她的酒厂也继续在战争中艰难的生存着。

三、打入俄国市场,名声鹊起

凯歌夫人事业上的转机发生在1814年。

当时所有传统的葡萄酒市场增长有限,凯歌夫人想打入新兴的俄国市场。为此她特制了迎合俄国口味的香槟酒,含糖量相当于如今具有代表性的甜葡萄酒苏玳的两倍。

战争期间,海运封锁严格,她为了把葡萄酒偷运去俄国,甚至用咖啡桶装葡萄酒进行伪装。此时的拿破仑战争已进入尾声,凯歌夫人把酒先偷运到荷兰,在那里等到战争结束的消息,就迅速运往俄国。她的香槟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抢先数周抵达俄国。

俄国此时沉浸在击败拿破仑的喜悦气氛中,庆祝这样伟大的胜利场景又怎么能少得了香槟呢?凯歌夫人香槟恰到好处地来到俄国,就连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指定凯歌夫人香槟是他唯一钟爱的香槟酒。

打败拿破仑并且热爱香槟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沙皇都发话了,全俄国对凯歌夫人香槟更是狂热追捧。首批10550瓶凯歌夫人香槟迅速在俄国售完,凯歌夫人不得不在一周后又加急送去12780瓶凯歌夫人香槟。原本默默无闻的凯歌夫人香槟,一下子在俄国名声大噪,成为贵族们流行的饮料。直到“十月革命”之前,俄国都是法国香槟最重要的市场。

四、不断创新,臻于卓越

酒厂一时的销量爆发可以归功于营销突破和大胆的市场运作,但想要细水长流,还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护城河要足够深,这一点凯歌夫人也是十分清楚。她大胆对香槟酒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自主创新。

在制造香槟的过程中,糖和活酵母要被加入到白葡萄酒里进行“二次发酵”。当酵母分解糖时,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使香槟成为起泡酒。 然而当酵母菌消耗掉糖分,它们就会死亡,留下死酵母菌沉积在瓶底,使得整个香槟显得浑浊,让消费者在感官上极为不适。

最初的香槟酿造者常常将成品从一瓶倒入另一瓶中,以便除去其中的酵母沉淀。这个过程费时费力,而且破坏了香槟的品质,因为气泡容易在剧烈倾倒时散逸。

在助手的帮助下,凯歌夫人发明了“摇瓶法”,解决了去除酵母沉淀又能减少这一过程中气泡逸出的问题。

摇瓶法

在上图所示的特制架子上,香槟酒瓶以一定角度静置,在六到八周后酵母沉淀会沉积在香槟酒瓶的瓶颈处。到时只需打开瓶塞,把集中在瓶塞附近的瓶颈处的沉淀物去除即可,这样对香槟其他部分的气泡影响不大。为了方便操作,香槟酒的瓶颈也就越做越细长。

这一方法很简单,却也很有效。香槟酒的制造也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起来。从此香槟酒不只是宫廷贵族的玩物,中产阶级也能够消费得起了。

凯歌夫人的酒如今已销往世界各地

本来“摇瓶法”很简单实用,但凯歌夫人的竞争对手们却一直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凯歌夫人深得人心,她工厂里的工人从未泄露过这一方法的秘密,直到数十年后她的竞争对手们才独自想出“摇瓶法”的奥妙。“摇瓶法”在经过一些改进后,至今仍然应用于香槟的制造。

1866年,凯歌夫人以89岁的高龄辞世。她生前从未再嫁,一心扑在了丈夫留给她的酒庄事业上,留下了“只有一种品质——最好的”这样的口号,这也是她一生奋斗,追求卓越的最好的写照。

凯歌夫人香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