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泛新作《恒古苍穹》 李泛丝路影像系列之《恒古苍穹》由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印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购买链接☟或『阅读原文』: ☞《恒古苍穹》画册惠购 ☜ 出版:2017年8月 开本:310×340mm 1/6 图幅:239 字数:20千 页码:320 推荐指数:★★★★★ 長樂央吉筆札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主张,“艺术不是自然的模仿,而是其形而上之补充,它崛起于自然之侧,为的是超越它。” 艺术是对自然与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升华,席勒将其说为生命的形式:如果只有形式,那将是抽象的;只有生命则是一堆印象、材料而已。作为摄影,正是透过形式的寻觅和创造而积淀着生命的力量、时代的激情,从而使此形式自身具有生命、力量和激情,李泽厚先生将其称为生活积淀。阅读李泛的《消失的和田老城》,摄影师深入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地域民族社会变迁,使他的作品充满生活况味和时代感。这也是摄影师的责任与担当,是一种情怀与艺术家的追求。 李泛的《消失的和田老城》拍摄于新疆和田地区,古丝绸之路重镇,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该地区少数民族保持着传统民居风格和淳朴民风,简易的民居参差错落却有生活味,简单生活有着人情的闲适,不失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和民族礼仪、宗教,平添几分肃穆,是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作为一名摄影师,有责任将镜头对准这些时代变迁,记录民族蜕变与百姓生活,为时代抒写,以影像的方式记忆乡愁,归档人类文明。 法国美学家雷蒙·贝耶认为:“每一个审美对象以适宜的节奏赋予我们的,是我们的活力之流的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形态……每件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一种行进的原则,一种停留的原则,一种浏览的原则,体现了活力或者松弛的意象,体现了艺术家那只用来爱抚或毁坏的孤单的手的印记。”但凡留存的艺术作品,无一不立足于所处时代,表现特定时代的文化传统,并且给予观者以精神愉悦。李泛的摄影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同时聚合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英国艺术史家、美学家肯尼思·克拉克强调,一件经典作品必具备两个特征:记忆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某个理念;重现传统形式的能力,让它们表现艺术家自身的时代,同时保持与过去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