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春光明媚,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极尽雅事。一场微醉,一篇《兰亭序》,传唱千年。最迷人的是《兰亭序》有13个重字,字字不同,尤其是“之”字竟出现20种不同写法,各逞美态,风流隽永,迷倒无数人。 看到上图红圈处,对应的是20个“之”字。到底这些“之”字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逐字赏析: ① 位置: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写法:这是第一个之字, 相对稳健,起笔轻盈,前呼后应,撇捺使转,顿笔回收,方圆共生。 ② 位置:会于山阴之兰亭 写法:横撇重合一线,注意接捺笔使转;重心偏左,上紧下鬆,十分舒展。 ③ 位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 位置:仰观宇宙之大 ⑤ 位置:俯察品类之盛 ⑥ 位置:足以极视听之娱。 ⑦ 位置:夫人之相与 ⑧ 位置:悟言一室之内 ⑨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 ⑩ 位置:不知老之将至 ⑪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写法:点、横全部是典型的露锋起笔,注意撇与捺笔之连接处有明显顿笔,一曲三唱,意韵悠长。 ⑫ 位置: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写法:点出锋落笔略提起,横与撇之连接转折处顺势而下,捺笔变化为点且以散锋轻出,整个字如踈柳寒鸦,悠然戏水,得散淡之趣。 ⑬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写法:因为需要遮盖错字,故此“之”在全篇中体量最大,以粗笔为之,多用楷法。 ⑭ 位置: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写法:此字结体均匀,落笔爽劲,捺笔以圆头而收,给人恬然之感。 ⑮ 位置: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⑯ 位置:每揽昔人兴感之由 ⑰ 位置:不能喻之于怀 写法:珠圆玉润,无需赘言矣。 ⑱ 位置:後之视今 写法:此为最开张的“之”,横画中间提起,至转折处又极力按下,复以轻盈之笔提起撇出,最後之捺笔平出。整个行笔过程如船出三峡,有滟滪堆之横亘惊险,有巫峡之烟云浩渺,亦有出西陵峡之豁然顿开。中国书法用笔之妙境,能悟此一字足矣。 ⑲ 位置:今之视昔 ⑳ 位置:後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法:此为《兰亭序》最後一句话。“之”字落笔沉稳,横画起笔处顿笔非常肯定,转折处不激不厉,捺画以反捺收束。 《兰亭序》 描红 长卷描红仿古色 白色宣纸2件20张,快速掌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