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泥料好不好试着泡一下就揭晓

 小小的水点 2017-09-19

紫砂内涵丰富,紫砂泥多种多样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对于初染紫色的爱好者,就是行业中人对泥料的了解也难能全面,因为从矿源到成品,其中的变量太多,很难把握。作为一般的消费者而言,具有判断紫砂壶用料好坏的能力也就够了

这种能力源于经验的积累,但如果掌握了鉴别的要点,经验积累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紫砂中的砂,指的就是石英。石英颗粒的大小,决定着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因为石英的密度较高,不易收缩,因此壶艺人往往通过紫砂泥颗粒的大小对紫砂壶的颗粒感进行选择控制。行业内的经验,紫砂泥初矿的粉碎方法也对成品颗粒感有较大影响,石磨粉碎法,紫砂泥颗粒呈球状,故成品颗粒感圆润;机械粉碎加工,紫砂泥颗粒呈长条形,故成品表面颗粒感不规则。所以行业内推崇传统的石磨粉碎法,但这种加工方法成本较高。

有的紫砂壶表面有如同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这就是云母。传统上,云母含量的高低也是紫砂泥成色的表现之一。此外,一些壶身还有黑色斑点或者条纹,这是不溶性铁质(铁离子)的呈色。

高岭土是一种致密度高、烧结温度在1000度左右的土质,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是制作陶器最主要的原料。紫砂泥的粘性、韧性,就是高岭土的作用结果。

Fe2O3,,俗称赤铁矿,是紫砂泥最主要的显色元素,赤铁矿含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紫砂泥的分类,也决定着紫砂泥的品质。低槽青之所以色相沉稳纯正,就是因为其含铁较高(因为比重较高,所以在远古泥岩的沉积过程中沉积在矿层的最底部),铁在一定的气氛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产生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和黑色的氧化亚铁,烧制温度越高氧化亚铁还原越多,紫砂泥的颜色也就越深。段泥、朱泥、紫泥,虽同称为紫砂泥,但因为赤铁矿的含量不同而显色不同。

此外,还需提及的是紫砂泥中的氧化铝(AL2O3)成分。在优质紫砂泥中,氧化铝的含量比赤铁矿的含量要高将近一倍。氧化铝含量的高低也决定着紫砂泥独特的物理特性,耐急热急冷、较宽的烧制温度,都是氧化铝的功劳。

紫砂泥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加上不同程度的火焰烘烤,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颜色。泥料烧到一定火候,颜色特别漂亮,但温度稍一过就开始起泡,变成废品。

紫砂壶泡茶好喝,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材料的双重气孔。分子与分子之间有气孔,最细的分子颗粒里面有结晶水,在烧制当中,结晶水挥发掉,分子颗粒里面变空,颗粒与颗粒之间呈链状结构,因此紫砂壶比起瓷器多了吸水率。

紫砂原料经过80目之后,颗粒有粗有细。在紫砂壶几乎成型、泥料还潮湿的时候,用牛角片随着紫砂壶的弧度不断地按压,把粗颗粒压下去,细颗粒留在表面,紫砂壶因此有了表面不漏水、保温性和气孔率高的特点。用紫砂壶泡茶,茶香很快就会出来。再加上紫砂原料是中性,相比碱性的瓷杯和酸性的玻璃杯,更能泡出气味芳香的好茶。

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楚、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平均的,比较天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渗出,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平均,有人为操作的感觉。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原矿紫砂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玄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平均,所以良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丢脸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平均的壶需要小心。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楚。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20-30倍放大镜看)。透气性不能做为检修原矿紫砂壶的充分前提,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

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假如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