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州电视台2017年8月“有古来摆”栏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柳州市民间娱乐——交谊舞、滑旱冰、冰花夜市摊】

 三叔收藏 2017-09-20

何诚睿 高俊  摆古  2017-08-25


昨天我们同大家摆了在八十年代,柳州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古仔,怎么出行和通讯啊,也勾起了很多老柳州的回忆,今天我们继续来摆八十年代的古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改善是很大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吃得更好,在精神上也有了更多追求,除了电视里热播的电视剧和小录像厅,大家也希望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娱乐项目,昨天也同大家摆了,以前柳江河边码头那里有船家可以带你简单地游玩柳江,那当时在岸上有什么玩的呢?讲你听啊,那个年代的虽然娱乐项目不多,但是只要出来玩的人,都晓得柳州好玩的地方不少的,你要问玩点什么咧?听我来摆了



要讲八十年代那时,我们柳州的年轻人最流行玩什么,不用讲,肯定是去舞厅跳舞了

[老柳州 王柳强:在柳州市没有什么东西玩的情况下,没像现在这样,KTV呀什么都有,以前就是纯粹跳舞,80年代,不管是老的、小的、中的就跳舞,在80年代那时,当时的舞厅很潮流,就像现在的KTV到处是。]

柳州的第一家舞厅,工人文化宫那里诞生了。

[小虎外景出图:“麻角舞厅”的诞生,也有背景情况,当时的工人文化宫,属于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你去那里玩什么都是免费的,是名副其实的职工娱乐学习休闲中心,不过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柳州的工人文化宫也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文化宫一样,经历了“断奶”的转型,由国家财政“养”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己找饭”的自负盈亏型单位,所以当时的领导就有了搞个舞厅的想法,但是,那时候大家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好多工薪阶层都不舍得去高档的地方消费,工人文化宫拿灯光球场来改造成露天舞厅,收费也就是一两块,大家随便消费得起,所以夜晚可以讲是场场爆满。]

[老柳州:就是用老的灯光球场来改造的,加上几个音箱,当时字个舞厅,是工人文化宫办起来的第一个营业性场所,那时候的年轻人个个晚上都来跳舞,夜夜都是爆满的。]

工人文化宫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到了第一桶金,看到了这个商机以后,在八十年代后期,舞厅就好比雨后春笋一样,一片一片的冒了出来,其实八十年代那时柳州也有了蛮多中高档的舞厅,像柳州饭店的星河舞厅、柳江饭店的喷泉舞厅、饮食公司旋宫舞厅等等,王柳强讲,这个和当时的政策也有关系

[王柳强:当时是全国人民都是搞第三产业,当时那个年代可以停薪留职,允许你去外面做事,那个年代就是做生意很疯狂的时候,讲得难听就是全国人民都在做生意,搞第三产,单位效益逼着搞第三产,你没搞第三产他没有钱发给你,你不管是机关好还是企业好。]

为什么跳舞会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活动咧,这里头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长期被压抑的精神娱乐追求一旦被释放,所爆发出来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来跳舞的市民是人挤人,甚至防空洞也被改造成为了舞厅。

[王柳强:以前最早的七几年那个家庭舞会,公安出来抓了,后来到八零年就放开了,就允许搞舞厅,我们单位是1982年,1983年搞了个舞厅,以前叫人防舞厅。]


他讲,因为当时人防舞厅光线比较昏暗,热天没有空调电扇也蛮凉快,这些特点也吸引了好多爱跳舞的市民

[王柳强:我们那个条件为什么好呢,因为是山洞,冬暖夏凉,他们进去以后,冬天进去,他脱衣服跳舞,夏天进去他凉,所以对他们跳舞的人都方便,感觉蛮舒服,所以他愿进。]

其实啊,像这类舞厅当时都被大家戏称为“麻角舞厅”,柳州话里头的“麻角”就是讲消费便宜、比较简陋的意思,由于是一个大山洞改造而成的,所以地势都很宽阔平整的,环境差点,但是乐队伴奏也样样有啵

[王柳强:一个大大宽宽的位置,大概有五六百个平方,又有乐队,上面搞乐队,下面就跳舞,就这样很简单,达到他们锻炼、消遣的目的。]

[同期声:舞友 杨显雄/一般以前的乐队一个是吉他,还有键盘,还有提琴,还有鼓手,以前还有点沙锤。]

[同期声:老舞迷 郭先生/手风琴、小号、小提琴、二胡、扬琴、反正民乐也有,西洋乐器也有,因为插青总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大家凑在一起。]

就这样简单的一组合,大家就可以在舞池里头跳“嘭嚓嚓”啦,虽然条件有限,不过当年舞迷们的热情是一点都不低的啵

[王柳强:那个年代你知道的,从农村回来,大家是插队,然后大部队归回,回来以后就是那个年代,50年代的人,40年代的人,所以那时年代的人是专门跳舞的。]

40后和50后是舞厅消费的主力,麻角舞厅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还是好“戳饼”的

[王柳强:当时门票是一块两块钱,夜晚三块,关键是人比较多,当时不管中年人,老年人,什么都进去了,也可以这样讲吧,大概是90年代,我在单位就搞舞厅了,当时一年效益都差不多近百万。]

那个年头啊,一讲“嘭嚓嚓”,哎约,不知道几多人的脚板底就痒了,你要是不会几组嘭嚓嚓”,想去“撩拐”,人家总要讲你没有“撩肖”。当然了,虽然舞厅在八十年代算得上是柳州娱乐界的半壁江山,但是还有几项娱乐产业也是可以和它分庭礼的啵,我们接着来摆

要讲当时年轻人最爱的是跳舞,跳得好的撩起“拐”来那是呼呼响,,那一些跳得不好的人怎么办咧?没慌,还有溜冰场能够让你过把瘾

[陈为明:溜冰场有两个最有名的,有一个就是柳钢溜冰场,还有一个是就是工人文化宫溜冰场,当时我们白天就去溜冰,读完书星期六星期天就去溜冰,溜完以前是一块钱一个人。]

我们南方天气热,自然就没有真的冰地来给你溜咯,所以在我们柳州的溜冰场都是溜旱冰的,溜冰鞋就是一双靴子下面装上四个轮子

[陈为明:全部都是以前那种旱冰,旱冰场也是蛮宽的,反正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往那跑的,因为以前喜欢溜那种花样,所以哪个溜的花样好,就得人家羡慕的,都想喊他带着滑。]

溜冰的年轻人不少,我还记得第一次去溜冰场心里还好“打腾”的,不过你不会溜也不要紧,因为那些溜冰场上的“高手”会组织人一起排长龙,你只要搭稳前一个人的肩膀就可以跟着他们溜了,慢慢的就可以找到平衡,掌握技巧以后就自己可以玩起来了。溜冰溜累了口渴了,怎么办?还有一个“口”可以消磨时间

[陈为明:博物馆这里,博物馆这里是最大的冰花店,最多人了,一到(晚上)去晚点都没有位置,在那喝冰花,好像也是块把两块钱的一杯,一到晚上就去霸位子。]

[小虎外景出图:我记得以前最出名的冰花店喊做“美极苑”,刚开始只有冰花卖,慢慢的生意好了,顾客多了,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慢慢的就衍生出了小吃和宵夜,像我们柳州人的最爱螺粉、炒粉、炒螺总有,一些上点年纪或者是喜爱清淡的人咧,和亲戚朋友克到那芒也会点一壶茶来喝,就更子,喝夜茶慢慢的开始在柳州流行了起来。]

在当时,得去喝夜茶,也算是一种谈资啵,可以讲,如果你得去喝一次夜茶,旁边的小伙伴都会羡慕你,如果是你请人家喝夜茶,那在别人眼里就是好大方、好有搞的了

[陈为明:那个年代又没有什么钱啵,得去那种,得人请都高兴了,一个月工资又低,得去那种地方的人毕竟还是蛮少的,特别像以前溜冰那种之类的,如果你天天去溜也花蛮多钱的,所以那种年代我们也是属于蛮开心的。]

夜茶越来越热闹,摊点多起来了,价格自然而然也降了下来,慢慢的,喝夜茶也演变出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那就是露天卡拉OK

[王柳强:就是在外面搞了个大荧幕,放了个投影,然后再唱再搞点夜茶什么,就是夜晚唱的,当时唱这个是马鞍山最疯狂的时期,那时候是夜晚,没有人管,唱到天亮都没有人管。]

[陈为明:也是很红火的那个年代,位子都没有,一摆下去就是几十桌,近百桌都有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时过境迁,今天再回头来看,不管是跳舞、溜冰、喝夜茶还是卡拉OK,如今都已经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心里头的一段美好回忆。八十年代民间的娱乐生活真的是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明天还有好古仔,大家记得接着看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