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头巷尾1:刨凿乡愁记忆 传承木匠精神

 三叔收藏 2017-09-20


乡愁,是复兴路上的文化驿站,是历史长河的绚丽浪花。而对于城中区环江村雷村屯的村民戴炳富来说,乡愁是他屋前房后的株株龙眼树,是哥哥戴炳贵在树下木工凳前锯斧刨凿的记忆。为了传承家族勤劳本分的木匠精神,延续优秀的家风,戴家的后人,将这样的“木匠人生”保留了下来。


眼前所看到的,正是村民戴炳富的哥哥戴炳贵,生前所用到的一些木工工具展品。在城中区的资金帮助下,戴家人所居住房子的一楼和二楼,被改造成了环江雷村木工馆。戴炳贵是明代“柳州八贤”之首——戴钦的第十二代后人,也是一位民间木匠。农忙之余,他常常背着木箱,走家串巷,东家做床柜西家打门窗。

[戴炳富这个木工担子,就是下到每家每户,请去做木工的时候就必须(带着),就好像现在帮人家做工程,必须要配备有钩机什么的,什么都有的。]

戴炳富说,哥哥戴炳贵十分勤劳,除了一手包揽制作自家的家具,只要是村里人有需求,小到碗筷瓢勺,大到家具床柜,他都会帮忙。你看,家里一楼的这扇木门,就是哥哥以前的作品。

[戴炳富这个门和现代的门就有好大区别,它这里全部是实木。它要很工整,就是用锤子这样打过来,就上这个梢,这种梢上去,就相当经得,它一个钉子没有,但是它很稳。]

戴炳富印象最深的是,1973年,他结婚时,哥哥送来一件亲手制作的“南方柜”当作结婚礼物。这个柜子不仅手艺精美,而且质量非常好,即使在1996年的“7·19”被洪水浸泡过,直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戴炳富上面这里是两块樟树板,以前刚做好的时候,一点没有缝。随着年代时间的推移,木头少数还有,而且我讲打这个榫头,现在买的家具再好也没顶得几十年。*纯纯手工做的,他做了大概一个礼拜左右,还不算油漆。]

虽然戴炳贵已经过世多年,仍有许多村民对他的那份好手艺记忆犹新。

[村民窗户、起房子、砍行条、做筷子、做床铺什么都找他。我当时也是他的学徒,跟他去做过。*他做的手工相当好的。*我们村很难找到那么好的人。]

遗憾的是,戴炳贵去世后,家族里没有一人能传承到他的木匠手艺,但戴炳贵身上深烙的美好品质,和木匠精神却深深影响了他们。

[戴炳富他又不是经过专业学的,是自己学的,而且对整个家庭产生了很大的意义。因为我们以前屋头总没有家具,总是靠自己做。*现在他几个娃仔,没有哪个(学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现在的人喜欢,他觉得买还要舒服。]

环江雷村木工馆是城中区美丽乡愁纪事馆项目中的第一个民间馆,馆区分为上下两层,面积250平方米,共展出木工工具、生活旧物、书信、票证、照片等藏品200多件。有力提升了柳州的乡土文化内涵。



现在环江雷村木工馆已经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参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