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世界本质的双缝(2)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7-09-20

第四节:位置决定存在

只有一个东西有明确的位置我们才能称其为存在。否则这个东西就等于是虚无的。例如:只有一个足球在足球场中有一个明确位置,你才能说这个足球是存在的。假设这个足球在球场中被表达为是无处不在的,就是它在哪里都有可能出现,你又不能准确的说明它到底在哪里,那么你只能说这个足球是虚无的。这就像是说,茶杯在你家中是无处不在的,又哪里都不在,任何地方都有茶杯出现的可能性,那么你也只能说茶杯是虚无的。

再清楚地说,要想确定一个东西是否是存在的,必须要确定它在某一时刻的确定位置。如果你无法确定一个东西的确定位置,这个东西就等于是虚无的,也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说电子的存在是虚无的呢?

电子行走的路径是由许多时刻电子的位置连接而成的。在双缝实验中,如果你无法确定一个电子到底会穿过那条缝,那么这就等于说,你根本无法确定电子的实际的、确定的位置。在双缝情况下是不确定在两个位置的选择,而在多条缝或无数条缝时,则是不确定在无数的位置上,因此电子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说,电子的存在就是虚无的。

那么电子的虚无性与世界本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五节:电子的虚无性带给我们的结果

因为核桃、鸡蛋、墙壁和钉子以及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又都是由电子构成的(电子、光子、原子具有同一概率特性),因此,如果电子是虚无的,那么世间一切万物现象都是虚无的。这也就是说,在砸开核桃之前,核桃仁是不存在的;敲开鸡蛋之前,只存在鸡蛋壳,鸡蛋黄也是虚无的。取下镜子之前,墙壁像是一团扩散着的雾一样,是非有非无的。

以上这种令人无法相信的推论仅仅只是因为人们无法准确预测一个电子到底会穿过那条缝隙导致的吗?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谁会真的去相信这样荒谬的推论呢?

简单的说,在1927年,以波尔为首的物理学家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解释了在双缝实验中,电子到底会穿过那个缝是不可预测的。而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以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为首的物理学家们则认为,人们之所以无法预测电子到底会穿过那条缝,是因为检测手段还不完备,或者说还没有制造出相应的检测仪器。因此,爱因斯坦为了反对电子的概率解释说了一句“非”至理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也就是比喻说,上帝不会允许出现像掷骰子这样的概率事件)。当时爱因斯坦还说了另外一句很实在的非常犀利的质疑的话:"我不看月亮时,难道月亮就不存在吗?"这如同是问,我不看鸡蛋黄时,鸡蛋黄就不存在吗?

那么为什么“不可预测的概率性”让爱因斯坦会这么恼火和反对?

原因是:人类所有的科学技术全部来自对物质运动必然性的、规律性(定律)的认识。如果承认电子的运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人类几百年中发展出的所有物理学定律全部失效。这将是人类的灾难。为什么呢?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现在你向前方扔一个盘子,你会非常精准的预测到,这个盘子会以抛物线轨迹的方式摔碎在地上。这就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牛顿力学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定律预测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而假如承认电子的不可预测性的,那么带来的结果则是:当你再次向前方扔盘子时(把电子比喻成盘子),你会发现这个盘子在从你手中出发后,它会像一团雾一样,同时向所有方向扩散出去。

最终,这个盘子很有可能不会摔在地上,可能会向上飞去,摔到天棚上,或者转弯飞到你身后的墙上,又或者会向左方直飞而去,如此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所有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是均等的。这时你会被吓倒!

当然,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个盘子的真正运动轨迹,因为本质上就没有任何轨迹(就是说,电子从一处到另一处是不存在任何行走的过程的,量子跃迁就是如此情况,电子从一个能级跳到另一个能级,中间没有任何过程。就是从一处到另一处出现的中间没有任何轨迹过程),你所能做的只能是,在你去观测它的时候,突然盘子就在某个地方就出现了。这个地方可能是地上,也可能是天棚上,或者背后墙上,或者前方的门上。清楚说,在你看到盘子之前,你永远无法知道它在哪里,它是如何过去的。你所能做的只能是去接受盘子突然出现在某一处的结果。更清楚的说,你只能接受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没有原因--从本质是没有原因。

那么波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和真实的物理学究竟是如何发展呢?简单的说,从那时到现在,近一百年来,所有的科学实验和由此发明出的各种新鲜科技事物都证明了波尔是正确的。爱因斯坦在这点上错了。电子的位置确实是无法预测的。世界疯狂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