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丨旅游地产下的特色小镇生存之道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9-20

    随着第一代移民渐渐老去,侨村靠着海外乡亲资助的日子也变得屈指可数。但不可否认的是,侨民在给予家乡经济上帮助的同时,也为家乡带去了开放、文明的思想意识,便似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终有一天要独自站立行走,侨村在经历了华侨们过去几十年的扶持后,也终究要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受上世纪特殊历史时期的两次移民潮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侨村星罗棋布,为日后当地的归侨经济埋下伏笔。相比上世纪特殊历史背景下,普遍怀有浓厚乡村情结的第一代移民、二代移民与故土的感情显得十分疏离,当荣归故里捐资造桥、修路、建学校的归侨经济渐渐成为历史,曾经孕育出千万侨民的村庄,是否可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里,归侨们除了金钱外,还在侨村留下过什么?”


  对于大部分侨村而言,为了回应上世纪归侨们的思乡怀旧之情,村中至今仍较好的保持着一部分旧时风貌。以福建省为例,漳州侨村的西姑池和古环城河,历经岁月洗礼,岸边的石砖尽显年代的斑驳,纹理中仿佛都写满了村庄的历史;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因有出国谋生的人,回乡拜祭祖屋的习俗,千年来,许多传统民居就此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


  在很多历史建筑被破坏,各名人故里纷纷开始建造假“古迹”的当下,这样原汁原味被保留下来的真景观显得弥足珍贵,在全国推行特色小镇经济的今天,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旧时建筑的重要性,并能够在不破坏原建筑形象的基础上,加以妥善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吸引了一些侨居海外的同胞回乡寻根,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在上世纪不断接待归侨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村民逐渐掌握了一些与外界沟通的技巧,使这些村落不至于非常闭塞,村民在面对外来游客时,各种商业行为也基本有序,言行举止相对得体。


  近些年来,一些国内的游客在选择短途旅游时,普遍开始比较青睐这类生态环境好,且具有怀旧气质的古村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侨村依靠着这些天然的优势,在旅游业上下足了功夫,在GDP上也收到了一定的回报。

'侨'文化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


  如果说靠着上世纪归侨的资助,一些侨村得到了“第一桶金”,那么在几十年的“侨”文化中,一些侨村也很好的凭借当时归侨提供的经济支持,和外界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用创意打造出文化生产力。如海南侨乡琼海市大园文化古村,就是远近闻名的“举人村”、“博士村”、“教师村”、“华侨村”“吃番薯饭也送仔读书”,这是大园村的古训。明清时期这里先后哺育出了3位举人、9位贡生和63位秀才。近百年来共哺育出了153位大学生,其中有4位博士。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耕读的传统依然没丢。


  再如广东著名的江门侨乡,在特色小镇的倡导声中,这里选择了用名镇发展侨乡文化的思路。经过两轮筛选,荷塘镇、共和镇、斗山镇、赤坎镇、川岛镇和双水镇6个镇,成为了江门市名镇创建示范点。


  其实不仅仅是特定的侨乡,在中国,乡土文化也是一种情怀,在都市人开始追求短暂的返璞归真体验的当下,风景秀丽、配套设施齐全的乡村,都普遍在旅游产业中备受青睐。当然,侨乡文化文艺是一种独特的资源,一位在西班牙经商的侨胞在微信上说,过去谈到家乡,我只能用语言描述,现在我直接用照片展示,很多西班牙朋友看完照片后问我:“能带我到你家乡旅游吗?”


  如今,在网络、微信上“晒家乡”,成为了许多第一代华侨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一些海外华侨在网络上对家乡的宣传,或许会最快的让一个相对闭塞的乡村,在短时间里被外界知晓,引来外地甚至是海外人士的光顾,但若要侨村文化产业经久不衰的持续下去,还需要侨乡在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倡导下,用自己秀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文,和优质的配套建设,赢得游客的青睐。


  以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圣地泰国为例,泰国的其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对落后,但他们的旅游业做的却多是回头客的生意,宜人的风光,配上现代文明的服务及合理的价格,以及佛教国家人们特有的和善,使很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游客获得了良好的旅游体验,这样的体验口口相传,使当地的旅游产业经久不衰。


来源:中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