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碧海蓝天A66 2017-09-20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当那轮秋月再次吐露银灰,勾勒出村舍、树木、小桥的倩影,把她的那份温柔,洒遍每一寸屋脊时,中秋便如约而至。

中秋,是皎洁的月光洒在心田,如梦如幻的陶醉;是一家人细细品味香喷喷的月饼,感受幸福的滋味;是清宁月色中,吟诵着古往今来那些有关月亮的绝美诗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又逢皓月,又是中秋。今年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美景:最是中秋月圆时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月就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中秋赏月的习俗自古有之,赏月的地方又多有讲究,或深潭映月,或登山拜月,或大漠孤月……今年中秋之夜,择一处或静谧或热闹,或文艺或华丽的赏月台,细细品咂古人的心境。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最文艺: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位于苏州网师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环水,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月到风来亭最有情趣之处在于临风赏月。从水面吹来的风,有水的温柔;从云岗山坡上吹来的风,有山的宁静;从竹林吹来的风,有竹的清逸;从松间吹来的风,有松的宽厚。

中秋之日,天高气爽,一轮皓月便已移上东南面的墙头。此时风爽于别日,月明于往昔;天上明月高挂,池中皓月相映,金桂盛放,甜香满园。此时,虽是身在繁华闹市之中,而魂魄已仿佛游于世外桃源。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最自然:庐山望月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月亮的清辉开始洒在或远或近的枝桠上,月华如水,清风淡淡,秋虫唧唧。庐山的月远离了尘嚣之外,美得大气磅礴。在这里赏月,人们的思绪也开始漫游,想法犹如灵感般闪现,又如闪电般消失。

庐山,这个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山,承载了不少古人的悲欢离合。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这样的文人墨客也无不对庐山之俊秀赞叹不已。望庐山月亮,应该是相看两不厌吧。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最复古:二十四桥月夜

二十四桥,在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桥临吴姓住宅,桥畔遍植芍药,故有红药桥、吴家砖桥之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句诗已流传千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月明之夜漫步桥畔,看着湖天一色的美景,诗意顿生,让人感到无限的娴静和幽远。

有关扬州赏月的诗词很多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时至今日仍广为传颂的名篇,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名。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最浪漫: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之十: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最热闹:淮水东边旧时月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夫子庙灯火璀璨、人山人海。传说诗人李白曾在秦淮河畔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时,突然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趁着酒意跳下桥去,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

在秦淮河边吃着小吃、吹着凉风欣赏月色,视野开阔,眼前景观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别有一番风情!在这里赏月既可站在高城墙上,也可坐在秦淮河画舫中,体会桨声灯影的感觉。

美食:巷深尤闻月饼香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圆又甜的月饼,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甜蜜而美好的记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月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也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

广式月饼是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江西等汉族民间传统应节食品,是中秋月饼的一个形式。

广式月饼起源于1889年,当时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这家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那种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

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品尝该店月饼后大加赞赏,但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广州市由“莲香楼”始,各食肆、饼家纷纷仿效生产月饼,广式月饼逐渐闻名海内外。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京式月饼:皮薄酥软,风味诱人

京式月饼,是北方地区汉族月饼类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花样众多,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

传说古时候某年北京闹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广寒宫中嫦娥仙子命专门为她捣仙药的玉兔下凡,救治疾苦百姓,即兔爷。兔爷用红白两种药治好全城百姓后返回月宫,这两色药便演化成自来白月饼、自来红月饼。

自来红和自来白都是传统京式月饼,口感偏硬。它们的得名来自不同的皮色:自来红是烫面制成的,自来白则是冷水面团。现在改良型的自来红馅中加入桂花、青红丝、桃仁、瓜子仁等果脯果料,口感更为酥松。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苏式月饼:松脆香酥,甜咸适口

苏式月饼是中国汉族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更是受到江南地区汉族人民的喜爱,苏式月饼起源于江苏扬州。

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烤、烙或甜、咸两类。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是苏式月饼的精华。大名鼎鼎的“稻香村”就是美味的苏式月饼的一个“老字号”。

苏式月饼制作技艺源于唐,盛于宋。苏轼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就是在说苏式月饼。苏式月饼作为中国传统月饼的代表,对中国饮食和民俗文化影响深远,也成为中秋文化内涵的载体。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潮式月饼:皮酥馅细,甜不腻口

潮式月饼又称为朥饼、腐乳饼,属酥皮类饼食,是广东潮汕汉族小吃,也是中国四大月饼流派之一。

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 猪油是传统潮式月饼的主角,最为传统的潮式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古诗:月缺月圆皆是诗

月缺是诗,月圆也是诗。又逢中秋,与家人坐在廊阶前,在清宁月色中,觅一处安然,吟诵古往今来那些有关月亮的绝美诗句。

诗人极富才思,明月也因此在诗人笔下千变万化。的确,数千年来,月亮是诗人最为钟爱的意向。悠悠一轮明月,恒古至今,曾经映照过多少羁旅的才子,送走多少伤感的墨客,迎来多少寂寞的诗人?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

秋后的寒蝉,叫声急促而又凄凉。一阵骤雨滂沱过后,叶落纷纷,更添凄寒。这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渐渐低垂。一壶酒,两盏玉杯,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为诗人饯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他却丝毫没有畅饮的心绪。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公已撑好艄,催促着行客出发。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诗人内心百感交集。柳永与恋人紧握着双手,早已泪眼婆娑,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偏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诗人不知道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恐怕等待他的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吧。这一去长年相别,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残月西沉,令人压抑。整个天宇低垂,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被月亮的明暗变化惊醒,扑棱棱飞离树梢,发出几声凄冷的啼叫。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诗人夜泊的小舟静静地飘着。

赴京赶考的张继落榜了。在京城,他无心观看新科状元锦袍加身、披红巡街的贺喜盛况。就在皇上召见榜上人登殿、封官授爵的时刻,他已悄然离京。十年寒窗苦读,多少个“悬梁刺股”的日日夜夜,所期盼的金榜题名、荣宗耀祖,都化作了泡影。

朦胧夜色中,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几处渔火,星星点点分布着。突然,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传来一阵钟声,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诗人侧卧船头,面对霜夜江枫渔火,却再也睡不着。

中秋:唯美景、美食与诗不可辜负

岳飞: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了诗人回千里之外的梦,此时已经三更了,诗人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映照到台阶上,好像铺了一层银灰,暗暗透着光。

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岳武穆内心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已是不可能的了!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惜知音太少,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诗人离不开明月,诗人览物的豪情,满腹的愤懑,积久的惆怅,须有明月释怀。明月也附寄于诗人,明月播洒的银灰,吐露的凄寒,须有诗人问津。也许只有带着月光入梦,诗人才能浮想联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