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军奇10vk0h4qkt 2017-09-20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01

两年前我到外地的朋友张先生家,他读四年级的儿子俊俊正在写作业。

我凑上前去看了看,看到俊俊小蛇一样的字迹,真是糊涂潦草。

这时张先生走过来当着我的面对儿子没好气地说:

“这臭小子写字就像狗爬一样。”

俊俊听了,一边写字一边天真地问:

“爸爸,狗爬的字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这样呢?”

说完,他笔走龙蛇,字写得更潦草起来,气得他爸爸扬手要打他。

前段时间,我出差经过张先生所在的城市又去了他家。

俊俊已经是一个读六年级的小帅哥了,他又在写作业,我想起狗爬一样的字迹,凑上前去看他的作业本。

看见他的每一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整整齐齐,与两年前天渊之别。

我笑着问俊俊:“你学书法啦?字都写那么好了!”

俊俊神气地说:“我没有学书法。”

“字写得那么整齐漂亮了?”我好奇地问。

“这,您还是问我爸爸吧!”

张先生笑着告诉我:

有一次,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当父母以肯定的方式鼓励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用父母的肯定来塑造自己;

当父母以否定的方式说孩子笨的时候,他就想着怎么笨法。

张先生看了这个视频心里十分震动,从那时开始改变了对俊俊的教育模式。

他从俊俊狗爬一样的字里挑了一个比较像样的,大大表扬了一番这个字如何写得好。

俊俊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十分兴奋,写字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认真起来,这样的字写得越多,得到爸爸的表扬和鼓励就越多。

过了一段时间,俊俊的狗爬字不见了,代之而来的就是我看到的一手工整字。

对待俊俊的同一个问题,张先生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便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父母怎么说孩子都是出自爱的心理,但说话的方式对不对,就有待商榷了。

当张先生带着批判的语气说俊俊的字写得不工整时,批评和负面暗示使俊俊缺乏信心和改变的动力,字写得越发潦草了。

后来张先生拿出放大镜放大俊俊的优点,说他有的字写得好,有效的鼓励激发出俊俊的热情,果然他就往好的方向学习写字了。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02

朋友最近非常郁闷,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疯狂的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朋友都会气急败坏,把孩子骂一顿,进而对孩子一顿暴揍。

虽然当时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朋友看到孩子玩网络游戏,他生气地把显示器给摔了。

当他刚想抬起手打孩子的时候,孩子突然说:

“你使劲打吧,最好把我打死。”

听到这句话,朋友悬在半空中的手突然停下了,那一刻他突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后来,朋友和我说这事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

朋友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抓狂。”

对孩子采取暴力的管教方式到底有什么用?

有网友说暴力只会摧毁一个孩子的心灵,只会让他们更加地抵触,时间久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变成敌人。

其实,暴力的教育方式永远没有出路,它最终只会形成两种结果。

要么孩子听话了按照自己要求的方式学习,要么他疯狂地和你对着干,最终整个家庭陷入乌烟瘴气之中。

大多数家长说,他们暴力的管教方式只会形成后者的结果。

我问朋友是否和孩子好好说过话?

朋友说:“当然了,但是他根本不听,我说的所有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旁风。”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我才知道朋友的处理方式一开始就是错的。

好好说话不是居高临下,更不是不通过暴力的训斥打骂,好好说话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里藏着孩子对你的信任,如果你做不到,他为什么要听?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03

大人每个月总有几天心情郁闷不想理人,孩子也一样拥有他们的低落期,而且孩子的失落来得更加纯粹。

当孩子想要跟父母分享事情却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失落;

当孩子的小伙伴有了新的小伙伴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失落;

当家里的狗狗生病了,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失落;

当孩子看到动画片里一些令人难过的镜头,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失落;

......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大人的杂乱纷争,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小虫子一个玩具一个眼神就会觉得难过,因此变得不想理人,不想说话。

当你和孩子说话时,孩子没有给予相应的回应,甚至反应激烈抵触和你沟通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因此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出现类似:

“我是你妈,你居然敢用这样的态度对我,是不是想挨打了!”

或者“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一点也不讨人喜欢”的言语,这样的刺激会使得孩子的内心更加脆弱。

孩子对于妈妈的依赖甚于一切,所以他们希望妈妈可以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当孩子突然出现不想理人的情况时,妈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原因。

妈妈要用温柔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这时妈妈正确的说话方式是:

“孩子,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跟妈妈说说你心里就会舒服很多的”,

或者是“不开心的事情总会过去的,妈妈带你去公园逛一逛好不好”。

如果孩子选择一个人待着好好安静下,作为妈妈应该给孩子空间,让他学会自己走出阴郁,而不是一味的打扰他。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04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饭,儿子破天荒自己吃了两碗米饭。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

“这次数学考试,他又是倒数,他智力上没有问题吧?”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他的儿子没再被点名,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路上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故事中的妈妈正是运用了积极的暗示,给了孩子力量,孩子也正像妈妈所暗示的那样,一步步地成长成妈妈描述的样子。

孩子的认知取决于身边的“重要他人”的反应,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样去暗示他/她吧。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让积极、向上地成长。

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限制孩子、毁了孩子。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类的话语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真的会毁了孩子。

亲子关系不是彼此占有,而是人生路上的共行。

在孩子飞速成长的日子里,做一个有趣的妈妈,和孩子好好说话。

既不要让他感到爱的贫瘠,也不要让他感觉爱到窒息,这是每一位妈妈都将面临的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