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内科大咖有话跟您聊 《相约健康》十周年科普进行时

 一滴水12345 2017-09-2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17年第11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拉开帷幕的同时,以“重视预防,规范治疗,关注基础,迈向高峰”为主旨的“健康梦 科普行”《相约健康》十周年科普专场讲座也正式启动,浙江省内多位心内科专家走上了讲台。记者在讲座现场,找了不少硬货与您分享。

 

高血压与慢性肾病如影随形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呢?简单地说,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就能基本诊断了。”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宁夫告诉大家,引起慢性肾脏病(CKD)的病因很多,其中,高血压便是CKD的主要病因之一 。


高血压与CKD可以说是如影随形,经常一起出现。一方面,高血压能导致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疾病也可通过各种机制导致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据统计,中国非透析CKD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比例非常高,达67.3% ,而非透析老年CKD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比例则更高,达82.0%

  

如果CKD患者不幸合并有高血压会怎样呢?王宁夫介绍,CKD合并高血压有“三高”“三低”和“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伴发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以及并发症多。有研究显示:收缩压(SBP)每增加10 mmHg, CKD的男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6%,而伴CKD的男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则增加33%,也就是说,伴CKD的男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是无CKD男性患者的2倍。与此同时,高血压也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重要幕后黑手。数据显示,男性CKD死亡中,与高血压有关的占45%,女性则占46%


“所以,严格控制血压,是延缓肾病进展和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王宁夫认为,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相比,CKD患者对血压的控制需要更加严格。一般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就可以了,而CKD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则应定为130/80mmHg以内。

  

由于清晨时段血压快速升高,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王宁夫建议,控制血压可以从控制清晨血压着手,如果控制好了清晨的血压,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控制了全天24小时的血压。清晨血压,一般指清晨醒后6~10点所测量的血压值(服药前、早餐前)。“比较可惜的是,清晨血压很容易被忽视,且目前控制情况也不乐观。有统计表明,在诊室血压已控制的患者中,有超过60%的患者清晨血压未控制,而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清晨血压未控制的更是达到了94.9%。”

  

王宁夫介绍,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几大类。由于CKD患者的高血压往往较难控制,通常需要联合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服用2种以上降压药。比如CCBACEI联合,CCB与利尿剂联合,ACEI与利尿剂联合,甚至 CCBACEI与利尿剂三种药物联合等。

 

有效防治冠心病  他汀药物不能随意停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应心脏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每10万人中就有98人死于冠心病,可见,冠心病真是“害人不浅”。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翁少翔介绍,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而始作俑者就是“坏胆固醇”。这“坏胆固醇”,指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然后逐渐堵塞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些斑块不稳定,就像皮薄馅多的饺子一样,成为血管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并堵塞血管,进而诱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一般被分为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有的没有症状,如隐匿型冠心病,有的病情较为稳定,如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则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型冠心病 并不等于稳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冠心病容易进展,需要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治。”翁少翔强调,在稳定型冠心病的防治措施中,改善生活方式是其他所有治疗的前提,药物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则是冠心病最基础的治疗,特别是他汀的正确使用,它是降低冠心病风险的基石药物。

  

他汀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能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降低“坏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冠心病患者,规范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实,对于冠心病患者,服用足量他汀4.9年,不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使风险降低22%,还能减少卒中,使风险降低25%

  

翁少翔指出,在他汀的使用中,必须坚持足量服用和长期服用。他汀降脂的效果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大,降脂效果则越强,只有足量使用他汀,才能获得强效的血管保护作用。同时,他汀治疗时间越长,心梗和脑梗降低比例越大。通过对58项他汀研究进行汇总,结果发现,心梗和脑梗的降低比例与他汀治疗时间长短相关,坚持服用1年的,心梗脑梗降低11%;坚持服用2年的,降低24%;坚持服用3~5年的,降低33%;若能坚持服用6年及更长的,则能降低36%

 

你对高血脂有哪些“误会”


高血脂,大家都听过它的大名,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指出了大众看待高血脂时容易出现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平常没有不适症状的,肯定没有高血脂吧?

  

实际上,高血脂的人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和异常的体征,要诊断高血脂,主要得通过抽血化验。朱建华建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肥胖者、吸烟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该做血脂检查。

  

那么,检测血脂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检查前一晚8点后禁食,不禁水,应空腹10~12小时以后晨间静脉抽血;抽血化验前2周内应维持原来的饮食,并保持体重稳定;抽血前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如发热、急性感染;检查前一晚休息好,抽血前休息5分钟。

  

误区二:胖人脂肪多才会有高血脂吧,瘦的人肯定不会有高血脂吧?

  

其实,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高血脂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除了肥胖外,如果饮食不健康、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的话,也很容易中招。

  

误区三:关于血脂指标,经常甘油三酯这个词,它对健康的危害最大吧?

  

虽然,甘油三酯高危害健康,但危害最大的其实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称“坏胆固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能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误区四:只要做到“少吃多动”,血脂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吧?

  

高血脂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改善生活方式是降脂的基础。但是,有的时候仅通过生活方式降脂作用有限,因为生活方式改善仅能减少部分外源性胆固醇,而不能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此时还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五:化验单显示血脂不高, 肯定不用服用降脂药物吧?

  

答案是,不一定,有些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他们的血脂指标需降至比化验单参考范围更低的水平。朱建华强调,化验单上显示的参考范围只能作为参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需因人而异,是否服用降脂药物,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误区六:血脂降到正常水平之后,就不用继续服药了吧?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一旦停药,血脂往往又会回升。在血脂达标后,大部分患者仍需按原来的剂量持续服用,没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用剂量。

  

误区七: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对肝肾的损伤应该很大吧?

  

他汀药物是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药物,很多大型研究也肯定了他汀的肝肾安全性良好,患者大可放心服用。


□本报记者 孔青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