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看待读书无用

 本科学历 2017-09-20
怎么看待读书无用
曾经有一则消息,一个叫韩培印的老农几年间辛辛苦苦供曾让他无比自豪的儿子上大学,到头来大学毕业后儿子的工资竟然不如身为民工的父亲高。关于“读书无用论”的大讨论,存在且持续着,我想关于这个问题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说实话,如同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关于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我也想说几句。

读书无用论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来说的,在大多数人看来,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有份轻松的工作,挣着高工资,过着富足的生活。这种想法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似乎无可厚非。那个时候别说大学生,高中生都屈指可数。知识在那时候造成的反差是强烈的,上过学跟没上过学的差距明显可见。在那个知识匮乏的时代,有知识的人便成了香饽饽,而且在众多的国企中,为了面子争抢大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所谓物以稀为贵,所谓的知识分子成了分量十足的金子,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理所当然。


再看知识爆炸的今天,大学生泛滥,而且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找份工作都是个问题。但是读书真的无用吗?究竟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觉得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合理看待:

首先心态是否平稳。学习的目的吸收知识,激发自身潜能,找准未来方向,锻炼健康心理素质与思想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大学实际上与毕业后的工资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现在的人才观念,已经从原来的学历定工资渐渐地向能力定工资转变。而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带给自身的价值而非其学历。这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单纯地根据学历确定工资水平反而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一个人的能力,绝不只是从上学中来。上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之一但非唯一途径。个人素质其实与上学与否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认清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毕业工资不高产生所谓的无数无用论,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读书对于某些人无用,反而增加了一种读书一定要见到经济效益的无形压力。


其次怎么看待儿子大学毕业工资不如民工老子这个事件本身。儿子一毕业的工资为什么一定要比民工老子高呢?从年龄上讲,儿子比老子年轻太多,老子虽是民工但是也算是经验丰富的民工。近几年技术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工资大幅提高,笔者看来是一种非常正常也非常健康的状况。对技术人员及其体力劳动者的尊重,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一种能力与素质,而决定工资水平的也将最终是自身的这种能力与素质。能创造多少价值才能拿多少工资正是公平的体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儿子一毕业就比父亲工资高,反而有些不太正常。

再次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读?许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获取学历,也就是说,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从书籍中应该获取的知识量或者启发,为了读死书而读书。但读书的目的变了质,读书本身也便变了质。如果在学校期间能够通过读书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那么学习生涯无论成绩如何,便是成功的,相信这样的读书会产生相应的能力,从而在走向社会以后可以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实“读书无用论”还牵扯到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一个人应该有梦想,但是梦想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俗语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梦想的实现都是通过自己持续不间断的努力。人的一生,首先应该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认清自己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人生梦想,而梦想的实现依赖于这种正确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所谓的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人的定位基于清醒的认识之上,财富和地位不是衡量一人成功的唯一标准;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且能够最大化地贡献出这种价值,便是成功的人生。与其说是读书无用,不如说成是价值观念的转变,读书与否只是提高自身价值与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而人生通过努力,依靠自身能力所取得的价值贡献,才是一个良性社会最重视的东西。


一个人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适合自己的书。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读书不能明理,意欲依靠所谓的读书来增加自己的价值酬劳,真的无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