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行 | 再别长江

 工农商学兵 2017-09-20


全文1398字,推荐阅读2分半

作者:Sophia肖  换行教育


9月1日,一个本该在朋友圈里秀娃开学的日子,却因是长江工作的last day而不能去送孩子第一天上小学寄宿。虽也有准备,难免还是百感交集:同事依依不舍,校友感叹祝福,多年的业务伙伴们惋惜支持。今天已是9月10日,依然收到各种节日祝福时,忍不住写下几行文字。

 

至于长江,至少得感恩两次。

第一次作为学生,我是长江商学院MBA07级的。一年读书充实快乐自不用说,此文只回忆一件事。08年金融危机也算百年不遇,当年一起备考GMAT后来去了斯坦福等牛校读书的战友们折腾半年还颗粒无收,我却很快搞定了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公司在行业里是当年的全球第一,职责是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的战略和投资,案子的量级都是用Billion来度量的美金,“世界第一”更是嘴边的高频词汇,物质条件不用说,薪水就是传说中的翻番和再翻番……要知道读书前也不过就是大外企的小白领,这工作要覆盖的六大产业只有两个在之前的职业经历里有接触,艰难的行情下能拿下这样的工作,抛开偶然因素,始终感恩长江:知识是一方面,最重要还是见识,以及短短一年快速赋予我的从容自信和魄力勇气。 

 

第二次作为雇员,12年回到长江在职业发展中心工作。读过商学院的人都知道,职业发展中心之于商学院的意义。一群教育背景华丽,职业阅历闪耀,三十上下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放弃薪水辞职一两年来全职读书,图的是什么呢?多少欢声笑语和慷慨激越后,一切都凝结到一份现实的投资回报上:职业发展;何况“毕业时平均年薪”更是全球商学院最硬的排名指标。

 

感恩长江能将如此重任给到一个其实没有直接教育行业经验的人手里,而且充分授权。第一次回到校园,路过教室,徘徊良久,竟感动地渗出了眼泪。内心深处信仰的教育是神圣的,犹如医学触及的是生命,教育抚摸的是灵魂。“职业发展”作为所有商学院教育的最后一环,肯定不只是个精致的流程,更像是报表的最后合并,出征前最后检阅,产品的全面公测,上市的全球路演,一切看的都是结果。深知自己的工作对每位学生,对学校的重要性。

 

无论这些年轻人以怎样的初衷来到这里,心里期待的还是各种“改变”;常常志在必得但各种压力挑战,挫折后过来时的那份信赖,弥足珍贵,唯有全力以赴,并肩前行。还好,五年多来每届都实现了“历史性增长”,前两年战战兢兢,第三年一跃成为业界黑马,领先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相对在各种高大上项目上的周旋,我更满足于学生超越期望拿到OFFER时的喜悦;相对华灯初上时的觥筹交错,我更开心于校友朋友时常来找我聊天,提早预约或突然造访,自己动动或识人招人,换行升职或创业投资,熟与不熟,公事私事,我这儿总是高朋满座……只要是人才的事儿,都是大事:对个人,是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重体现;对家庭,是幸福稳定的重要保障;对企业,“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人才的事儿,就是我喜欢的事儿,这事儿得做扎实了,做长久了。这五年半,自己也快速成长:除了高强度的实践摸索,一半时间都在对各快速发展行业高密度的交流学习和探寻研究上,摸透这些高成长行业的商业逻辑、业务发展和人才需求,高效务实的方法论才得以沉淀,人才发展的策略模型才能持续打磨优化。

 

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胸有成竹,到现在游刃有余,我想,是时候把些高效务实的人才发展服务给到更多有志青年。尤其是这两年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外企收缩、34岁现象等给职场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人才发展的模式也在快速迭代裂变;努力奋斗着的有志青年们应该有主动掌握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以及更高效务实的发展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