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和幼儿老师沟通的妈妈才是好妈妈!说得太好了!

 梦幻百合0211 2017-09-20

近年来听到不少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负面评价,各种不好的消息听得多了,心里也难免犯嘀咕的。作为家长,当然也就有了各种顾虑和担心。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的必要性

举例说一下,幼儿园家长和老师争议之事。


在孩子放学后在等待家长来接的这段时间里,是由学校专门的阿姨照看一下,结果孩子间闹起来,一个孩子流了鼻血了,家长马上在群里说,孩子放学流了鼻血,老师都不管,孩子好可怜啊什么的。


这里首先有一个概念确实弄混了,老师的确不在现场啊,是值班阿姨在照看孩子,就算是谈到负责任的问题,也要弄清一下责任人吧。然后,这样一说,就演变成老师不负责任了。
本来一件小事,但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太合适,导致误会。


有句话说的好旁观者清,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们来说一说,和老师沟通家长应该注意的一点小细节。

1

不要在班级群里质问、怀疑老师的工作


其实班级群,作为一个大家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平台,老师在班级群的维护上所花的精力比粑粑麻麻们能看到的更多。

老师表达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老师非常希望通过班级群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为班级、为娃们努力。

但有时个别粑粑麻麻一句质疑的话、或者一个消极的回应,都会使老师辛苦营造的氛围化为乌有。

所以在公共群里,如果实在有不能认同之处,可以与老师个别沟通,相信我,这样老师会感谢你的。




2

理解老师,不要求老师的额外照顾


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有一句话我深深理解了,她说“家长们眼睛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的眼睛里是全班的39个孩子”,对了,老师眼睛里全班的孩子都要兼顾到,这才是她的责任和公平所在。我们一方面跟老师要公平,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老师的额外照顾,这有点贪心吧。

比如,整个班级,座位当然有前有后,坐最后一排的家长就总不满意,总有最后一排学生的家长打电话给她要求换座位,那最后一排最得有人来坐吧。

3

尊重老师,不把老师当保姆


班级群里,每天呼叫老师的,都是这样的信息:老师,孩子水杯找不到了,帮忙找一下;老师,孩子作业本不见了;老师,装被子的袋子不见了;老师孩子校服不见了……诸如此类,几乎天天上演。老师总是帮找,还在群里回复找的情况。

孩子慢慢长大了,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记得自己的物品,这些简单的自理,能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呢?




4

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投诉”


对于“叫家长”这一现象,我们班整体状况应该都还好,就瑶瑶撕同桌作业本一事,老师和我说的时候,也没有一点指责批评的意味。瑶瑶偶尔课间操讲话,老师和我说起,都要加上一句“要努力啊,争取下周表现更好哦”。


当然,我确实看到过其他一些班主任发给家长的信息,语气比较生硬,有诸如“请家长回去教育”之类的字眼。关于孩子在校表现,孩子与同学相处,家长负有当然的教育义务,了解清楚情况,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孩子,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


5

主动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当然,现在老师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甚至工资奖金,都与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挂钩,有一些活动,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当然,这些支持,也可能是陪孩子去参加亲子运动会,参加活动不迟到,开家长会不玩手机,这些最基本的份内之事。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老师和学生、学生家长间的相处,也是靠良好的沟通,沟通顺畅了,大家彼此理解认同,师生关系和谐了,孩子也就会更加喜欢学校和学习生活。



简而言之:沟通建立在坦诚之上。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