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刺激区,该体系头针刺激区共14个: (1)运动区: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厘米处与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点的连线。 主治:分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发育障碍等。 (2)感觉区:运动区后及相距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分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后头痛,颈椎病,中2/5治疗对侧上肢麻木,疼痛,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等。 (3)舞蹈震颤区:运动区前,离该区1.5厘米引一平行线即为该区。 主治:帕金森病,舞蹈病。 (4)血管舒缩区:在舞蹈震颤区前,离该区1.5厘米引一平行线即为该区。 主治:上1/2治疗对侧下肢浮肿,下1/2治疗对侧上肢浮肿。 (5)晕听区:双耳尖上1.5厘米,向前,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 主治:同侧耳鸣,幻听,眩晕,美尼尔综合征等。 (6)言语二区: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的平行线,从顶骨向后2厘米处往下引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7)言语三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8)运用区:从顶骨结节起,向乳突中部引一直线,与该线夹角呈4。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对侧失用症(又称运用不能症,例如不能解开衣扣,不能弯腰拾硬币等)。 (9)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对侧下肢麻木或疼痛,尿频,脱肛,神经性皮炎等。 (10)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脚癣等。 (1)平衡区: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正中3。5厘米,向下引垂直线4厘米。 主治:眩晕,脑干功能障碍引起的肢体麻木等。 (12)胃区:以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胃炎,胃溃疡,上腹部不适等。 (13)胸腹区: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直线。 (14)长的直线。 主治:咳嗽,哮喘,心悸,气急等。 生殖区: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尿路感染,盆腔炎,子宫出血,痛经等。 头针刺激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