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队三小时,看这幅画值吗

 温柔开心手 2017-09-20


关心文物或者展览的人,最近应该都知道这件大事——“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其中还包括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传宋代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难得一见的珍品。


据说为了看这幅画,排队起码三小时,中间还要加速跑


众所周知,均诞生于宋徽宗政宣年间且同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长1191.5厘米、神州大好河山缩影的《千里江山图》,似乎大众知名度远不如长528.7厘米、汴京俗世繁华写照的《清明上河图》。事实上,两相比较,《清明上河图》体现的综合成就最高,而《千里江山图》代表了青绿山水领域内的最高水准



《千里江山图卷》长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如图张择端一样,王希孟的生平也无从考证,最为可信的就是来自长卷上蔡京的题跋。


“当年宋徽宗创办了一所美术学校 画学 ,王希孟是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尖子生可进入翰林图画院,而王希孟被分配去了文书库。不过王希孟频频作画进献,引起宋徽宗关注,觉得孺子可教,就亲自指点教授。不到半年,18岁的王希孟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看了很高兴,就赏赐给了蔡京。”


完成这幅画后,王希孟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据美术专家郭长虹所言:中国山水画在五代以后成熟,宋代达到高度成就,《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细,构图巧妙,兼具古意与创新,融合实景与想象,为历代书画家所称道,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就在卷后题跋中大赞“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可以说,《千里江山图》代表了青绿山水领域内的最高水准。”



王希孟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此图无作者款印。(这很重要)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毁图的爸爸乾隆)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介绍参考来源


大致题跋(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乾隆,溥仪和蔡京题的内容)


乾隆御題
千里江山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總弗多皴。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評一堂君若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時調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题


北宋書法家蔡京題跋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元代溥光跋
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大德七年冬十二月才生魄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谨题


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JPG格式图片尺寸:65260X2612像素,TIF格式图片尺寸:128862X5160像素


【文末彩蛋】《千里江山图》全卷

我们的微店上架了中信出版的《千里江山图》收藏版

喜欢的可以点击原文入手,送人也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