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文物或者展览的人,最近应该都知道这件大事——“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其中还包括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传宋代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难得一见的珍品。 据说为了看这幅画,排队起码三小时,中间还要加速跑 众所周知,均诞生于宋徽宗政宣年间且同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长1191.5厘米、神州大好河山缩影的《千里江山图》,似乎大众知名度远不如长528.7厘米、汴京俗世繁华写照的《清明上河图》。事实上,两相比较,《清明上河图》体现的综合成就最高,而《千里江山图》代表了青绿山水领域内的最高水准 《千里江山图卷》长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完成这幅画后,王希孟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王希孟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此图无作者款印。(这很重要)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毁图的爸爸乾隆)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介绍参考,来源) 大致题跋(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乾隆,溥仪和蔡京题的内容)乾隆御題 北宋書法家蔡京題跋 元代溥光跋
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JPG格式图片尺寸:65260X2612像素,TIF格式图片尺寸:128862X5160像素 【文末彩蛋】《千里江山图》全卷 我们的微店上架了中信出版的《千里江山图》收藏版 喜欢的可以点击原文入手,送人也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