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着让更多人享受更好服务的理想,今起,我们开辟【干货频道】,与行业分享绿城服务近20年的探索实践和服务经验。 夏日消暑,游泳最佳,频发的溺水事故却让人揪心不已。反观自身,今年我们管理泳池数量达241个,服务范围之广,责任之大。究竟是什么让绿城服务近20年来始终保持“零溺水”记录,其间独家秘诀,今日大公开。 01 不是每一个泳池都能开放 不达标绝不开放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家规定一个正规游泳池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首先它要在市场监督部门获得营业执照;其次是获取《卫生许可证》;最后,要领取体育局颁发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 游泳池开放确认书 而在绿城服务,每一个园区泳池的开放还要获取集团安全管理中心泳池管理组签发的《游泳池开放确认书》。 只有通过集团-分子公司-生活服务中心三层级、多维度交叉检查,明确设施设备、水系管理、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符合标准,方可开放。 安全提示粘贴 对于不开放的游泳池,生活服务中心也有一套严格的防控体系,如设置醒目的警示、提示标识牌,非景观游泳池的出入口必须关闭并上锁,巡逻岗每小时巡查及记录等。 02 提前两个月筹备 安全神经随时紧绷 获取泳池开放资格还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每年的七八月也是绿城服务“海豚计划”专属期,筹备工作往往在2个月前就开始。 为了选择孩子喜欢、易接受的师资,集团和分子公司从资质、专业能力、教学亮点等方面入手“海选”专业级游泳教练。 严格筛选游泳专业教练 为了确保学员身体状况能负荷所报课程强度,我们专门安排体检,体检项目包括测血压、听心肺、腹部触诊、五官科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并给体检合格的小业主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为了紧绷所有员工的安全神经,我们要求分子公司必须在游泳池开放前,集中组织召开游泳池救生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动员大会,安排溺水等突发状况预案演习,明确职责,确保万无一失。 03 泳池开放期间 人防物防双重保障 泳池开放期间,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救生员随时在岗,统一配备T恤、沙滩裤及太阳帽,并印制统一LOGO,以便业主识别。 救生员实时关注游泳池情况 为了避免救生员疲劳走神,我们采用轮岗制,定时轮换一次。从人数配备来说,一个250平方米的泳池,至少安排3名固定位置的救生员,并配备足额轮换机动救生人员。 此外,游泳池安装了能够覆盖游泳池全区域的监控摄像探头,项目消监控人员和集团客服部可实时查看防护。 远程同步视频监控 在“海豚计划”期间,这样的防范更加严格。 我们要求每个培训点配备4名以上救生员,负责培训期间安全。同时,所在园区生活服务中心派驻2名以上工作人员协助,配备1名医务人员(持有医生职业资格证)及急救设备、药品等物品。 医务人员给小海豚做下水前的临时检查 每位小业主在下水前,我们在其泳帽上粘贴红、黄、蓝、绿、白五色标签,每一色系标签分成圆形、三角、方形、五角星的图案,工作人员通过对应色系实现分块监护。 当然,小业主参加培训,家长的监护环节也必不可少。培训时,须有家长在泳池旁(距离泳池边不得少于0.5米)监护小业主安全。 04 重视业主的反馈 完善安全监督制度 在泳池开放期间,项目层面,我们建立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要求现场必须有专人分管负责,坚持领导值班制度。 各项目负责人必须做到每场不少于一次的安全巡查,并有记录;敦促保安主管每场不少于2次的安全巡查,并有记录。 非开放期间(夜间),也要严格执行每小时一次的巡查工作,并同时做好记录。 游泳池水质监测 分子公司层面,我们要求公司管理人员不定期对游泳培训现场进行巡视。 在巡视中,我们明确,在培训期间,巡视人员不得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现场工作人员也不必与其打招呼,因为“做好现在正在进行的安全监护工作就是对领导的最大尊重。” 若巡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公司管理人员可在结束后提出暂停培训的要求,在安全隐患没有解决之前,不得继续举办活动。 我们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在现场巡视过程中、多和业主沟通,听取业主的意见与建议,将可解决的业主意见与建议,与培训点负责人沟通后,督促落实。 若认为该业主意见与建议在培训点是无法解决的,与培训点负责人沟通后,及时告知集团品质管理中心,由品质管理中心按公司流程处理。 近20年园区泳池“零溺水”,唯有自上而下安全观念灌输和对服务高标准的执着。 绿城服务,用心为您。 |
|
来自: 光朦朦 > 《2.物业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