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在夹缝中生存

 五峰山人怡心馆 2017-09-20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管窥

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就有评价的争议:“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是说教师职业的清贫;“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说教师职业的高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赞美教师职业的伟大;“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奉献的同时也透出了一丝心酸。因此,教师这个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职业有好多的无奈,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更加无奈、尴尬。

一、教育理念使教师举步维艰。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严禁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些观点固然没错,但是一味的夸大爱心的作用,全部的禁止惩戒教育,使教育的方式显得极为残缺。“板子底下出秀才”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而是中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浓缩,如果说它不算名言,但也不能算是谬论吧。前一段时间还有所谓的“砖家”信口雌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合格的教师”,这是地地道道的“砖家”。用100%的爱心去教育100%的学生,这样就出现了学生比教师“牛”多了的现象:不交作业、作业潦草、不接受批评,和教师讨价还价,甚至出现你对我态度不好我就不到校了……,而学校的评价机制是:及格率、优秀率、排名、巩固率等,不达标就要受处罚。这样,教师面对这些顽劣学生就妥协了——考个20分、30分总比0强吧,再说,学生流失了,还要影响巩固率。这是夹缝之一。

二、家长素质良莠混杂。现在在小学就读的学生其家长大都是80后,大都受过小学、初中教育,和60年代的学生家长相比就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他们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甚至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近几年来,这些人外出务工的居多,平时疏于对孩子的关心、管理,把教育理想化,有些甚至认为,我交给学校一个孩子,学校就得还我一个人才。因为平时给孩子的关爱很少,一味的金钱上、物质上去满足孩子,在行为上放纵孩子,在教育上袒护孩子。因此,当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手段与他的想法、要求有差异时,他就不满意了。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稍有疏忽时出现闪失时,这些家长就会变本加厉,不是把教师当成孩子的老师,而是当成敌对者,有些摆出一副“我是大爷我怕谁”的混混架势,有些自以为在外打了几年工,是见了大世面的,便以上网“整死你”来要挟。教师这时只能息事宁人,吞声忍气罢了。这样的家长虽然很少,但是三年五年碰上这样一个“地雷”就够你“受用”一辈子了。想教好又要处处防“雷”,这是夹缝之二。

三、教师待遇偏低。现在我县农村小学教师月工资平均3000多元,如果放在三年以前基本还可以,但是在今天就显得很低了,因为当地一个砖瓦工每天都在200-300元左右,月工资就是6-9千元。就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小工每天也在150元左右,月工资就是4500元左右。听起来是专业技术职称,享受着人民教师的美称,而收入低下,囊中羞涩。这是夹缝之三。

四、无休无止的各类活动。现在的教育不知怎么了,今天这样一阵风,明天又是那样一阵风,无休无止的各类活动,蚕食着有限的教学时间,消耗着教师的精力。而且活动本身重视程度没有活动资料重视程度高,教师在组织、参加活动的同时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完成活动资料。我非常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教育,当时没有素质教育的说法,也没有谁特别强调音体美,但是学校里各种活动照常开展,虽说当时条件很简陋,但是体育课、活动课上学生玩的很开心,也很投入。学生玩毕了,工作也就结束了,根本不存在什么实施方案、活动安排、组织机构、活动总结。我记得一年一度的“六一”节,学校最大、最隆重的活动,也就是召开一次校长会,作具体的安排,根本没有繁文缛节,活动照样开展的有声有色。当时很少有检查,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也见不到教育局的人,但是老师们都很敬业,学校领导也很负责。教师就是一心一意的搞教育、抓教学,精力非常集中,时间也很充足。那时候没有谁说“减负”,但是学生负担确实不重,因为当时没有练习册,也没有各种检测题,学生只有数学、语文两大类作业,其实数学类作业就一本数学本。但是,不能说当时的教育质量不高,现在企事业部门的骨干力量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既要搞好教学又必须应付无休无止的活动,这是夹缝之四。

每天置身校园,看到这些,听到同行的说法,很有感触,有些说法或许有失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