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逍遥书屋123 2017-09-21

新媒体管家

地震发生时

不管你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室内安全提示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切记口诀“趴下、躲好、抓牢”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切记口诀“趴下、躲好、抓牢”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切记口诀“趴下、躲好、抓牢”


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并立即按照「趴下」「躲好」「抓牢」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和孩子,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 趴下

迅速从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这样不仅可以最快的稳住自己身体,防止跌倒;而且还可以很快的爬行移动。


2. 躲好

打掩护:比如躲到坚固的餐桌、书桌下面,尽量把身体都躲进去,如果空间小,至少要保证头颈部在桌子下。

如果没有找到桌子,可以暂时躲在承重墙较多,空间较小的房间,或者紧靠墙角或低矮的家具旁,同时用手臂保护头颈。

注意,有些地方是不适合躲避的:

  • 不要躲在大的家具旁边!(一旦家具倒了,那可是致命的威胁。)

  • 不要靠近玻璃窗户及有摆放物品的高架。(玻璃破碎后会扎伤自己,高架上的物品掉落也会砸伤你。)

  • 不要在门框下现在多数建筑的门框并不是比房间其他地方更坚固,而且,门在闭合的过程中也会夹伤自己。


3. 抓牢

地震摇晃期间,要抓牢躲避处的物体,比如桌脚,尽量让自己保持稳定,等待,直到摇晃停止。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厨房或床上,那么,除了以上 3 点以外,你还有其他事情要注意:

1.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2. 如果你正在床上,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室外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第一时间带孩子远离高楼、电线、下水道,以及各种油、气管道等,小的孩子怀抱最佳,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是抱不动,放慢速度来配合他的步伐,直至转移到安全区域。


1. 远离建筑物附近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窗户及墙上的一些装饰物非常容易掉下来,切记千万不要靠近这些危险区,并采取如上文所述的放低身体重心的姿势,直到地震停止。


2. 开车时,应逐渐减速并待在车内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开车。不要急刹车,更不要贸然冲到车外!


  • 先找个比较安全的路边停下来,注意避开电线杆、立交桥、天桥或高架等地段;

  • 待在车内,并踩下刹车;

  • 打开广播,收听是否有针对地震的紧急通知;

  • 要让孩子紧抓扶手,低头,防止摔倒或者碰伤。

  • 在此期间,车子可能会晃来晃去,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


但是,如果地震发生时,自己所处的位置距离安全地段比较远,且需要自己开车到安全地段,开车时要警惕路上的异常情况,包括电线杆和电线砸落、路面断裂、高架和桥梁坍塌等。



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提示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周围条件允许,都要尽量做到「趴下」「躲好」「抓牢」这 3 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保护好头颈部。


1. 行动受限的人

如果因为行动受限,无法立即趴在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保持坐位。


如果正坐在轮椅上,迅速将轮椅轮子锁住,以防轮椅不受控制地滑来滑去,发生意外。


与此同时,要利用比较厚的书本、枕头或者手臂保护头颈部,将那些掉落或飞来物件可能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2. 孕妇

如果是孕妇,一定不要着急,躲藏时不建议采取蹲式,可采取跪式或坐式躲藏,最好能找到东西护住肚子,以防意外撞击带来的严重后果。


3. 正在高楼里

趴下、寻找掩护并躲到地震结束为止,避开窗户等。此时有可能会发生断电,室内的灭火器也会开始洒水,不要惊慌。


切记不要使用电梯!


4. 正在电梯里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被困在电梯里,试着用力拍电梯门或用金属物件敲,尽量引起他人注意,等待救援。




5. 正在拥挤的室内

趴下、寻找掩护并躲到地震结束为止。


不要盲目冲到出口处,此时肯定会有很多很多人涌向出口,有可能发生踩踏事件。


6. 正在体育场或电影院

待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地震结束为止。即使地震结束,也要小心余震的发生,离开现场时要随时保持警惕。


7. 正在海边

趴下,寻找掩护并躲到地震结束为止。


需要大概估计下地震持续的时间,如果剧烈摇晃持续了有差不多 20 秒以上,可能会伴随海啸的发生,抓紧时间跑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至少距离海岸 3 公里,高于海拔 30 米较安全)。


8. 正在大坝下游

剧烈地震时,大坝随时可能坍塌,如果你正处于大坝下游,寻找紧急事件疏散路线,抓紧时间离开现场。


未雨绸缪

我们可以这样做


除了储备自救常识外,做好物资储备准备工作,也能将灾害的损失减少至最低。


建议在家储备的应急物品包括但不限于:

1. 水,每人每天至少需储备 3.8 升的水,备够 72 小时之用,建议买一些瓶装水,要注意保质期;

2. 食品,准备足够 72 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

3. 应急灯和备用电池;

4. 便携式收音机等,或无线对讲机;

5. 急救箱,含有备用急救药物,急救手册、或手机下载可离线使用的急救知识 (比如说中国红十字会开发的急救 APP 「急救」)

6. 家用灭火器;

7. 宝宝用品,包括奶粉、尿不湿、必备日用品等;

8. 重要文件和现金,证件的复印件;

9. 工具,管钳、扳手等,打火机,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哨子;

10. 备一套衣服,以及一个小毯子。


“生命三角”不靠谱

请记住

“趴下.躲好.抓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