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答题开头法则,教你们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七号房的论文

 Rqhahaha 2017-09-21

栏目介绍

论文对于考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挑论文的时候不管是因为技术上还是知识上的问题,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很麻烦,因此真经团开了论文教室,每周分析一个专题的论文。同学们也可以后台留言希望看到的论文专题哦。

听说大家都在头疼论述题开头怎么写

一篇论文

为大家整理

三大“套路”

让你一眼吸睛

论文教室

后真相时代

专题:新闻学热点

来源:张华. “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 新闻大学, 2017(3):28-33.


主要内容: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所谓“后真相时代”,中国新闻业是否呈现出一些新形态?围绕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答的是:新传播技术如何引发或加剧了新闻业的“后真相”现象?传播各种信仰、信念、观点的社交媒体和以传播客观事实自居的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否使真相更加遥不可及,且从根本上冲击了客观性这一新闻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作为一个关联着具体社会情境的概念,“后真相”是否存在于当下中国的社会语境和媒体语境中?


01

本文结构

一、概念的由来

二、社交媒体成为“后真相”的推动力

1、 主观性一直存在

2、 算法推送信息和社群化传播强化偏见

3、 新闻消费者转向新闻生产者

三、中国新闻业的“后真相”“症候”——坐等反转

四、原因

1、 新闻传播社群化

2、 传播社群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五、“后真相”时代我国新闻业的坚守

1、坚持核实原则

2、坚持透明性原则

3、坚守传媒的公共性原则


02

论述题开头套路

1

-THE FIRST-


用历史背景开头:

新闻客观性的背景:

以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Schudson)社会史的视角看来,美国新闻行业历史和专业意识形态形成,是新闻业主导性理念——新闻客观性在媒体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中逐步机制化的过程。


近年来,与媒体转型并行的是,“煽情、假新闻和资讯娱乐充斥公共话语空间,而真相则被排挤出来”;美国民主宣称的“通过公开、理性的辩论,产生人民的集体智慧引领国家正确前进……这一思想前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人民的信念与可观察的事实基础越来越背离,民主的根基开始瓦解”(王义,2016)。

 

这正是霍赫希尔德所担忧的18、19世纪政治和媒体的不健康关系的体现,即媒体、新闻被政治人物所利用,以没有事实依据的“断言”甚至“感觉”来强化偏见,鼓动大众情绪,操纵公共舆论。

 


历史背景开头


关于这一类的题目能够这样开头的话,会很加分,因为给老师感觉这个学生基础扎实,题目也回答得很有纵深感。


——新传真经




2

-THE SECOND-


用大环境背景做开头

当下中国舆论场的状况:

当下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体现出“后真相”的特征,即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于是,公共事件每每成为群体、派系对立的话语载体,“话语政治”不断撕裂着社会。


“反转新闻”“舆情反转”反映了信息无比丰富的社交媒体时代真相的稀缺。这是由于新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现实,即为一条信息做深度调查的人越来越少,而评论、解构的人越来越多。


舆情反转所隐含的解读实践的方式,即不以事实真相甚至不以事实为基础,而是先入为主将固有认知强加于事实,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张华,2016p.28-32),这比某次具体的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影响更加严重。

 



大环境背景开头


这种开头也很好,为什么呢?因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当下中国舆论场的状况,又举了“反转新闻”这一现象做辅证,接下来便可以举更加具体的例子深入论述,最近新闻太多了,薛之谦、翟欣欣,一抓一大把,但是难的是从个性的例子中看到共性的东西,如果你呈现出来了,必然棋高一着!


——新传真经




3

-THE THIRD-


从媒介变化角度出发为开头

2010年微博兴起前后,大众化之路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化之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的中心转向移动互联网,新闻成为一部分人的新闻,而不是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无差别的”新闻,媒体从服务大众转向服务一定的社会群体,机构化、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转向机构媒体、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融合生产和传播。

 



媒介变化角度开头


如果说第二种开头方式觉得不好把握的话,这种就比较亲民了,因为大家这二十年来都亲眼见证了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体崛起,这样开头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同理变换:互联网兴起之后……;短视频时代的到来……;


——新传真经




03

考点积累

 

新时代新闻价值要素:


第一,    基于时间差距的时新性转向基于时空消失后的在场感。

第二,    普遍的重要性转向因群体而异的重要性。

第三,    强调“为人所瞩目”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显著性转向是否具有显著的情感导向。

第四,    强调地理上的接近性转向更强调兴趣、情感、观点、利益的接近性。

第五,    大众化传播时代由于把关人机制的存在使得趣味性被“限定”在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生活情趣的东西范围内,而社群化传播则更多考虑群体化甚至个人化的需求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人情味、高尚的情趣。


(简答题:新时代下新闻价值有什么变化?标准答案如上了。)


后真相的出现是因为社交媒体吗?


在现代社会,“坏的主观性”成为笼罩和支配一切的现实力量,客观事实和理性分析被内心的信仰和情感所取代,“后真相”不过是其必然的极致后果。(吴晓明,2017:p.4-7)

 

今天,“后真相”是“与公共舆论的境况所发生的重大转折相联系的,而这种转折又特别是与媒体手段的变革(即‘新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相表里的”。(吴晓明,2017:p.4-7)社交媒体的属性充分刺激了人们的需求,释放了人们的欲望,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意见表达以及社交需求,放大了“坏的主观性”。

 

(这个归因是同学们很容易想到的,但是要注意,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社交媒体只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如何应对?


1.坚持核实原则

 核实由一些观念和规则构成:“不得随意添加不存在的东西;不得欺骗受众;尽可能使你的方法和动机透明公开;依赖你自己的报道;谦虚谨慎。”(科瓦齐,罗森斯蒂尔,2011:p.80)

 

近几年,事实核查新闻(fact-checking news)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日渐成为辨识虚假新闻(fakenews)和监督公众人物的有力手段。

 

2.“透明性原则”及实践

“透明性原则”包括“公开的透明性”(disclosure transparency)以及“参与的透明性”(participatorytransparency)两个方面。

 

“透明性原则”强调开放和诚实,作为一项职业道德规范逐渐被专业新闻工作者所承认,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客观性的有力推进。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