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住文字——杨诚勇

 若飞若扬1963 2017-09-21
守住文字——杨诚勇

  小时候看大人们写春联,常常见到“敬惜字纸”四个字,以为是要爱惜纸张的意思。及至长大,甚至到了知天命之年,才多少懂了点“字纸”的分量和“敬惜”的含义。

  “字纸”者,文字载体之称也;“敬惜”者,敬畏珍惜之谓也。敬惜字纸,表明的是人们对文字的态度。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视机铺天盖地,小手机呼天唤地,互联网经天纬地,再提出“敬惜字纸”,似乎有点头脑“冬烘”了。更何况,在有的人眼里,“字纸”几乎与“废纸”、与“手纸”相差无几,焉有“敬惜”之理?

  见惯了浮华、浮夸、浮躁,听多了炒作、抄袭、吵闹,突然间从心灵深处,又仿佛从天籁远处,听到了“守住文字”的呼唤。


 

  文字,我指的是我们的汉文字,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精灵!一个小小的方块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具有多大的信息量和功当量!“一”字的无限变化,“大”字的人生担当,“小”字的卑微自况,这么简单的几笔,就能演绎出万千景象。“仓颉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的出现是万物之灵开天辟地的文明绝响!有了文字,于是就有了历史,有了文明,有了智慧,有了思想。如果说,“文化实在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费孝通),那么文字实在是这个有机体上最鲜活的细胞!

  守住文字,就守住了安静。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浊。文字没有声光电的喧嚣,也没有色香味的刺激,白纸黑字,清清爽爽;横排竖列,静静谧谧。几句生僻,令人凝神结想;数言清亮,使人眉舒色畅。密密蝇首小楷,不专注岂能辨析;寥寥片言短章,非沉浸不能会意。今年高考作文,考题是唐人刘长卿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份意境和安静,恐怕也只有守得住文字的人才能真正体味出来。


 

  守住文字,就守住了沉思。沉思才有真思,才能深思。多思出思想,多思出智慧。荧屏造就观众,而字纸造就读者;视频诉诸感官,而文字叩问心灵。观众总是大多数,而读者总是很少数。观众喜欢凑热闹,而读者需要冷思考。一个“观”字,一个“读”字,人群分焉,境界殊焉。左顾右盼,看不了文字;心浮气躁,读不进诗书。守住文字,才能使自己沉下来,才能逼自己想下去,才不会矮人看戏,盲人摸象,才不会人云亦云,乱拍巴掌。守住镜头,容易眉飞色舞;守住话筒,容易套话官腔。只有守住文字,才会意识到眼睛是长在自己的眉下,脑袋是长在自己的肩上。想一想巴金、冰心这些文坛巨匠,想一想文怀沙、季羡林这些世纪老人,正是守住了文字,守住了寂寞,守住了沉思,才如此虚心涵泳,气定神闲,超尘脱俗,令人景仰!

  守住文字,就守住了淡泊。淡泊是最高级的生存状态。但要真正使自己“淡泊”下来又谈何容易?“权力”在诱着你,“盛典”在迎着你,“嘉宾”在候着你,“论坛”在宠着你,“书商”在催着你,“粉丝”在追着你,虽然口喊淡泊,但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又哪里能“淡”,何处可“泊”?倘若守住文字,震慑心神,一卷在手,豪华落尽,行你信息如海,我只沙里淘金;任你五彩缤纷,我只唯实求真,才能抵达宠辱不惊的境界。片纸如叶,一叶而知春秋;铅字如铁,敲打才见火花。守住了文字,守住了淡泊,一如不动,百诱莫侵,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才有可能真正获取心的智慧,心的自由。


 

  有个成语叫“神不守舍”,“舍”就是心灵的家园。相传达摩祖师东来,僧人惠可亲在达摩面前自断一臂,哀求达摩教他如何安放他的心。可见找到“心舍”是个人生难题。如何安放我们的这颗容易浮躁的心?如何能够让安静的月色、沉思的慧光、淡泊的清露来滋润我们焦渴的心灵家园?不妨就从“守住文字”开始吧!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是人的思想。”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都是躲在文字里的。”

  这两句话记不清是哪位先哲说的了,但是,我相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