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与上海的新式科技教育

 红花绿叶园 2017-09-21
李鸿章与上海的新式科技教育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
  留学美国的部分幼童
 

  选派幼童出洋留学

  与开办学堂之事相比,选派幼童出洋留学无疑是又一个教育新举措。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签订,其中第七条内容是:“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照办”,明确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了法律依据。不久,留学耶鲁归来的容闳最早提出派遣学生赴美就读,李鸿章马上表示大力支持,积极主张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直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把选募学生出洋肄习西学、培养人才视为中国自强根本。

  曾国藩和李鸿章接受丁日昌的推荐,委派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总办陈兰彬和江苏候补同知容闳,办理幼童留学之事。陈、容拟定了议选幼童出洋学习条款三折,即出国留学章程,李鸿章认为为时过久、需费亦巨,建议先请试行,每年选送三十名,以三年为度。恰好美国公使4月路过天津,李鸿章专门与之晤谈,就拟派幼童出洋学习一节,向该使咨询,对方反应是“极为允惬”。5月底,英国公使威妥玛和李鸿章谈论起派幼童出洋学习事,甚以为然。在与美、英公使先后会谈后,李鸿章对幼童留学一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6月26日,曾、李联名致函总理衙门,正式阐明: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8月18日,曾、李又联衔上奏,请求恩准幼童出洋留学,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不久,总理衙门复奏,同意了这个建议。

  随后,“幼童出洋肄业局”在上海设立,陈兰彬、容闳分别为正、副监督(委员),专门负责挑选学生出国。陈专司汉文和德行等事,容专司各学科事宜,财务则由陈、容共同主持。另设汉文教习2员,翻译1人。1872年2月27日,李鸿章单独上折奏请,令陈兰彬、容闳经常驻扎美国,经理一切事宜。同时命候补知府刘翰清总理沪局事宜,头批出洋后即挑选次年之第二批,又挑选第三、第四年各批,与出洋之员呼吸相通。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30名中国幼童从上海出发,踏上了横渡重洋的航路。随后3年,每年都派出数目相同的学生,这样,到1875年共有四批120名。挑选的少年年龄在11到16岁之间,一般由一名教习同行,教导他们中学课程,每个学生要在国外15年,最后两年到各地游历。

  派幼童出洋留学一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阻力是非常大的。李鸿章考虑到,容闳的海归身份不宜首当其冲,翰林出身的陈兰彬则或能服众,“利用陈之翰林资格,得旧学派人共事,可以稍杀阻力”。用心可谓良苦。

  李鸿章要求驻美监督鼓励学生特别注意选修采矿和冶金专业。他还认为,适当延长留学期限,是培养中国学生、使他们回国后能胜任上海和北京新式学校的教师或在兵工厂、造船厂工作的最好方法。这些幼童大部分能够专心西学,品行端正、表现也堪称优良。

  可惜的是,留美学生因故中途撤返。头批21名,均送电报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其余50名“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水雷、电报、医馆等处学习当差”。这些人当中,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二者之一。朱宝奎、周万鹏、袁长坤、程大业、吴焕荣等人,在电线电报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业绩突出的如黄仲良,曾先后担任沪宁、津浦铁路总经理,粤汉铁路副局长,他们对近代中国的实业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海近代科技文教的勃兴

  19世纪70年代,正是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和民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起步阶段,对西方科技知识非常需要借鉴。随着洋务事业在上海的开创和发展,洋务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也随之而起。

  改革教育、建立新式学堂的目的在于“师夷长技”,这一系列措施符合时代潮流,为促成和发展中国近代意义上新式学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课堂教育在办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机制、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鸿章创办或参与的种种教育文化活动,部分地引进了西方文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技人才。不仅把传统的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而且把陈腐的观念和思想打破了一个缺口,这种发展的深化最终引发了其后的政治改革。同时,李鸿章等人在科技教育方面的身体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在国内社会、尤其是地处通商前沿的上海,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技的潮流。

  在李鸿章统治或遥控上海的时代,新式文化事业成批产生,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同文书局到商务印书馆,从广方言馆、格致书院到南洋公学。西学全面输入,从世界史地、声光化电到天赋人权、物竞天择,上海由此成为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心,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不无裨益,成为晚清上海文化的一大特点。各地文化人才源源涌来,上海的文化人结构由本地人为主变成流寓者为主,并开始为世界所瞩目。

  在全国废科举、兴学校之前,上海已率先开办新式学校,学制、教材均仿效欧美;上海成为文化中心之一,无论是文化事业的众多性、文化辐射的广袤性、文化鉴赏的权威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下)

  据《东方早报》徐锋华/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