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把每天过成 36 个小时的?

 一笑春风面 2017-09-22

 


我想去西班牙。

想去冰岛。

还想去基韦斯特。

想学 3 门外语。

也想摄影,把见到的所有美好景色都拍下来。

还想升职,加薪。

至少我得学会一门乐器吧。

......


哪怕现在,

我也想在 2 小时内完成这个磨人的项目,

想抽空读完这本书,

想健身跑步跳舞游泳......


但是,只是想想。


于是想,

如果突然失明,

或患上某些足以改变整个生命的病痛,

那接下来应该会肆无忌惮地挥霍人生,

更不在乎他人看法,

更不会浪费一分钟在无趣的人事上,

梦想清单赶紧完成,

才不枉费来这一趟。


可是连这个假设都很有意思,

它甚至荒诞地象征着如果健康安乐,

就该继续在平庸的路上瞻前顾后,

直至自然死亡。


懒癌?低效?拖延?

需要时间管理?

但时间是这世上最公平的资源。


的确,每个人不偏不倚都是 24 小时,

那我,可以把每天过成 36 个小时吗?


你只能管理你自己,提高自己的效率。 


时间看得见。



何洋,印象大使,知识管理倡导者。简书热文《有一本书,它会教你如何将知识管理和个人管理做到极致》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次线上讲授知识管理体系。


讲什么?


本次课程是一套系统介绍知识管理的课程,何洋老师结合 “黄金圈理论” 从 “Why” 到 “What” 以及 “How” 帮你系统化知识管理。


通过本次课程,你将学习到一套高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从收集、整理到应用和分享,打造属于自己的第二大脑和个人资料库,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为什么你需要去听听?


很多APP都提供收藏、稍后阅读或收集的功能,可以让我们方便、快捷地收集信息,但却会让我们错把收藏当成掌握,自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技能和能力上的提升。


但实际上,很多文章收藏进来后再次阅读或回看的几率几乎为零。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操作系统,底层是各种概念及其关联,中间是价值观和方法论,最上层是践行。只有不断地实践,操作系统才能不断升级。


通过知识管理建立的知识及其关联是对这个操作系统的补充,可以让我们的操作系统更加强大,更快地迭代、升级。 



你想 收获 10 倍人生?

那这里的 10 门课程 统统一次性给你!

印象笔记用户专属折扣



  • 当你身处不同场景:职场、家庭或是个人学习成长时,有哪些建议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 当你使用不同工具:效率手册、印象笔记或是思维导图时,怎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 时间管理最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 时间管理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


这 10 门课不但囊括了职场家庭生活的各个场景,还演示和分析了效率手册、印象笔记、思维导图等趁手兵器的使用。愿我们都能平静注视兑换出去的往昔渐行渐远,胸中确信每一天都过得丰富饱满。 


趁早效率手册每年的扉页都写着:时间看得见。


时间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东西,趁早效率季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你建立自己的体系。


从今天起,告别低品质的勤奋,善用时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