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佛堂镇的老街小巷里,离开了无法进去的佛堂吴宅,继续在附近寻找是否有可进去的老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远处,发现一个门楼的大门开着。 1、在一座石条构筑的门洞上方,写着“知足常乐”四个楷书大字,不知原来这里是否会是石刻的匾。 2、走进大门,里面中间四个天井,四周是敞开的厅堂,几张方桌、几条长凳,一些老人在打牌娱乐。 3、中间的大厅上方挂着“老年之家”的匾,这老屋还有二层,全部是木结构的。 4、立柱上方都有一种叫雀替的木构件支撑着上部的结构,每个雀替都是精美的木雕。 5、6、老屋虽然年代久远,这武士麒麟木雕件上色泽已变,但仍不失其原来的雄姿。 7、8、这个雀替,是老寿星骑着鹿,后面还有童子献桃,该是象征长寿了。 9、有的木雕上已有人为的破坏,大概也是文革的祸害了。那些年轻的红卫兵怎么会知道这些木雕是珍贵的艺术品?!也是国人在教育上,缺乏这方面的内容。 10、老屋的走廊木梁,厚实的结构,配上精美的木雕,即使已经十分陈旧,也不乏当年的风采。 11、就看这木梁下的小小的雀替(大概也叫这个名词?请“灯影三出”指正),上面雕刻着好多图案,几乎没有空隙的漏白。 12、尽管这走廊地板下已经给后人刷过涂料,但是木梁之间的花草浮雕仍是清晰可见。 13、老人们仍在打着他们的牌,不去打扰他们了。 14、15、走到老人之家的一个侧门外,见有一个院子,比较杂乱些,有种着的菜,也有任其生长的绿草,倒也显得生机盎然。只是这样的一处古建筑,没有一个介绍的文字,是否这义乌、这佛堂镇类似的老屋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