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形与无形 在泼彩创作过程中,用笔墨勾勒具体物象的部分就是“有形”,大片泼洒、任其氤氲、不着一笔的部分就是“无形”。这种有形与无形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有笔与无笔的意思。在传统绘画中,有以留白成无笔的情况。而在大片泼彩之中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形成了另外一种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再进一步讲,即使只是一团墨块或泼彩色块,也存在着有形与无形的问题要处理。如在大片墨色中泼洒青绿、朱砂等色时,墨与彩就构成了相互映衬、对比的有与无的关系。反之,在大片色块之中点缀少许墨块或其他小色块也能形成这样的关系。如在《谁染秋田一片金》(见图一)中,我以横断整个画面的湖蓝色为主调,通过看似偶然滴洒上去的朱磦色点再次分割画面,使色彩形成有形与无形的关联。就纯粹的墨或彩之形而言,画面中的有些地方经多次泼墨、泼彩之后,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形”。这不同的“形”,某些地方仿佛有“象”,某些地方又无法辨形,这也是一种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如在侯北人的《沽酒归途》(见图二)中,画家在大片深青蓝的主基调中点缀以小块红褐色,又在下方涂染白云,表现出浮泛、透明的效果,体现出泼彩形色本身的有形与无形的韵味。 图一 图二 但是,有形与无形并不是没有约束和规范的。我们要在画理的专业背景与中国画精神的文化背景之下来解决有形与无形的问题。创作泼彩山水画要在种种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中找到一个诸多元素互相补充、互相成长的平衡点。我们要学会在无形中求有形,在有形中求自由。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自然之美有一种印象主义式的感悟,还要对抽象美有所认知。对传统文化中意趣、意境、意象诸审美要素的感悟,也能让我们的泼彩山水画创作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味。 来源:《中国书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