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张磊,实至名归!

 山村散鹤 2017-09-22

2017年6月29日,北京,“第三届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张磊捧得大红“国医大师”证书。此时,距他从事中医药工作70年,距他从原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任上退休29年。您可知,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载誉中原百姓,以“10元处方治大病”造就医界传奇。

大师张磊,实至名归!

大师已89岁高龄,诊完病人常常误了饭点

张磊 早在1947年1月,便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1964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得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传奇病案

“方精、药少、量小、效奇”。

“方精”,是指张磊临证遣方很精当,将经方、时方、经验方用得既巧又活;“药少”,是指张磊开的处方中药味数少,一般在12味左右;“量小”,是指张磊开的药,每味药的剂量都小;“效奇”,效果神奇。

“10元处方治大病”,是指张磊的处方一般每剂药10多元钱,很便宜,但能治好很多大病。且看以下4个病案。

大师张磊,实至名归!

●女婴水泻4个月,一剂药大便由日30次变为1次

患儿赵某,女,11个月,出生7个月时患了感冒,用过抗生素后,感冒治好了,但开始腹泻,每天要泻二三十次,泻得肛门都脱垂出来,连泻4个月,患儿已瘦得皮包骨头,如同骷髅。多方求治无效,经人指点,来找张磊。

张磊诊后判定其证属阳亡液脱,遂用“经方”“四逆加人参汤”开了6剂药:制附子10克(先煎1小时),干姜6克,党参20克,炙甘草6克。1剂药后,患儿不拉了,大便转为每日一次,但排得异常困难,患儿家长竟擅自让患儿喝香油,导致患儿又开始狂泻,且腹胀,大便带黏液。张磊闻讯,在“四逆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又加以“经方”“半夏泻心汤”:制半夏6克,黄芩3克,黄连1克,干姜5克,党参15克,砂仁2克(后下),甘草5克,大枣1枚。6剂后,告愈。

●10余年头痛,11剂药治好了

52岁的刘女士,头痛10余年,加剧6年,每天发作,痛得头抵墙壁,痛不欲生。痛时颈项强直,不能转动,胳膊也硬,阴雨天加重。张磊看后,诊为瘀血头痛,开出“时方”“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9克,生地黄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9克,柴胡9克,川芎9克,桔梗9克,枳壳9克,蔓荆子12克,决明子15克,怀牛膝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服上方11剂,头痛基本消失。张磊获知其时有耳鸣,遂去决明子改加磁石30克,巩固治疗。此后,刘女士的头痛耳鸣再没犯过。

●多年失眠,服药当夜安眠

45岁的李先生,失眠6年,服用西药致精神恍惚遂停用西药,多方求治无效。张磊给他开了自拟的“经验方”“眠安汤”:百合30克,生地黄10克,茯苓10克,竹叶10克,麦冬30克,灯心草3克,炒酸枣仁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切开)。李先生服用当夜即能安眠,大呼神奇!

●独具特色的无药处方

张磊除了开有药处方,还能开“无药处方”——“赠诗”。

省直机关退休干部63岁的朱女士,有较高文化素养,喜画国画,因丧偶而整日郁郁寡欢,在为之开过药后,素喜诗文的张磊当即赠诗一首:“雪里梅花雪后松,冷香高洁耐寒冬。一支画笔重挥洒,何计歪斜与淡浓。”嘱她揣诗于身边,郁闷时拿出看看。果然,此女情绪逐日开朗,精神振奋,不久就重操画笔,投入到国画创作中。

这就是张磊独具特色的“无药处方”。这种处方专门针对文化层次较高又比较熟悉的患者,能起到神奇的不可小视的心理疏导作用。

奇效何来?

经方、时方、经验方。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所载的方。时方,是指汉代张仲景后医家所制的方剂,以唐宋时的为主,数量很大。经验方,是张磊自己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三系合参,每每效如桴鼓。

记者在张磊诊室里看到,3万余例保存完好的门诊医案,累计4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张磊从医以来的严谨和辛劳。

张磊总结出“动、和、平”的学术思想,即:和态下的运动发展观、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病症变化的动态观、动态的和平辨治观、动态的求本治本观、临床用药的动和平观。“辨证思维六要”临证思维模式,即: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辨顺易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辨正治之证与误治之证,注意其伤。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临证八法”,即:轻清法、涤浊法、疏利法、达郁法、运通法、灵动法、燮理法和固元法。这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闪耀着中医理论与百家融通的创新思维,可谓深邃系统!

大师何来?

大师,来自少年时的“包本”、青年时的“拔尖”、中年时的“高远”、晚年时的“坚守”,终生的“精诚”。

●少年之“包本”

张磊,幼上私塾,经史子集,样样通读,其中,《四书五经》皆得“包本”,即上本书通背下来,才能读下一本书,读到一定时候老师才给开讲。这为张磊日后成为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并让传统朴素的“仁义道德”理念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青年之“拔尖”

17岁,张磊出馆教书。18岁,拜名医张炳臣为师学医。21岁,学成行医,并以“两剂药治愈一阴囊肿大的患者”而名震乡里。24岁,参加镇联合诊所。30岁,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成为首届6年制本科生。31岁,在校与同学比背“汤头歌”,张磊以一口气熟背近500首拔得头筹,惊慕全校!

36岁,被公认“拔尖”的张磊毕业后留校任教,主授《中医基本理论》和《黄帝内经》,边教学边临床。后不断被提拔重用。

●中年之“高远”

55岁,张磊出任原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其间仍坚持临床医疗。

上世纪80年代,针对当时河南省县级中医院建设薄弱的状况,主抓中医工作的张磊制订并力推“盖庙请神”计划,在各县建立中医院,引进优秀中医药人才,为全省中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任内高瞻远瞩,推出诸多良策,至今为人称道。

●晚年之“坚守”

1988年,60岁的张磊从副厅长任上退休,又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坐诊,坚守诊疗一线。由于病号太多,凡上门求诊者,皆不收诊金,遇到贫困孤寡,不仅免费治病,还赠其路费、药费,其情感人!

“这种坚持,我们学生和普通医生都做不到:只要有病号张嘴,老师(张磊)有求必应,不愿意拒绝任何一个人。他心里装的全是病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张磊的大徒弟、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孙玉信动情地告诉记者。

退休后的张磊还时刻挂念着中医药传承,坚守中医讲台。2009年,张磊倡议“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河南中医药大学设立“仲景学术传承班”、“中药传承班”和“平乐正骨传承班”,他担任师承老师,亲自授课,先后培养出682名中医药传承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

●终生之“精诚”

6月28日,记者再次探访张磊,请他用一个词概括他国医大师之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他稍作沉吟,说出一个词——“儒家情怀”。

“儒家讲求‘仁和’,医家讲求‘大医精诚’,咱们党讲求‘为人民服务’,我认为,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情怀’应是每位医者的道德追求。”张磊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