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湘军将领人数众多,但是里面能够位至督抚级别的,也不过数十人而已。今天要说的这位是湘军猛将,官至巡抚,却在最后悲壮战死,极为少见。 胡林翼《祭李迪庵文》:生有奇骨,敦厚如勃。肝胆沉雄,口舌木讷。朴如新息,晚成大器。 湘军第一悍将,《清史稿》称他为"湘军之杰"。先祖唐朝郑孝王李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生于湖南湘乡敦行四十四都(今属涟源市荷塘镇古楼),排行第四。道光十八年(1838)开始参与团练乡民的工作。太平军事起,李续宾协助罗泽南办团练,“能以兵法约束子弟,明耻教战,训练尤精”。 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湘军中营与右营攻打岳州,太平军退出岳州,罗泽南和塔齐布进城,唯有李续宾率领右营追击敌军,趁着大雨擒斩两千多人。塔齐布立马观战,赞道:“白旗无敌!”。 咸丰八年九江之战,李续宾攻克坚城,杀太平军守将林启容以及1.7万守军,加巡抚衔,赐黄马褂。“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湘军第一悍将,威望冠诸军”。 李续宾多年南征百战,治军也严格,劳苦功高。“至于临阵,专以救败为务。遇贼则让人御其弱者,自当其悍者。分兵则以强者予人,而携弱者自随……军中每言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续宾。” 咸丰8年(1858)11月,率部6000人与陈玉成、李秀成十万大军对抗于庐州三河镇。 关于李续宾的最后时刻,《清史稿·列传》是这样记述的:李续宾对众部属说:“军兴十年,皆以退走损国威。吾前后数百战,出队即不望生还。今日必死,不原从者自为计!” 对死亡到来的从容,是少有的忠臣、壮士,以致死讯传到京城后,咸丰帝(文宗)“流涕,手敕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忠灵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 这一年的李续宾刚届四十岁,正当不惑。 李续宾及其下属的牺牲,对清朝皇帝、对湘军普通士兵都是一个耿耿于怀的事件,它使李续宾在湘军史上有了无比悲壮的特殊地位。 同治八年(1869)给他加封三等男爵,光绪十二年(1886)下诏画像于紫光阁,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以御笔开列为功勋最著,录用后裔。 李续宾的死是令人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然而,这位大将本来可以不必悲壮地牺牲。他其实是一位常胜将军,他的部队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他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和指挥官,他的白色军旗象征的不是败亡,而是一往无前的胜利,他在湘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可能与曾左彭胡齐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