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15)原来如此

 金色年华554 2017-09-22

这人长得五大三粗,相貌魁梧,双目有神,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

张良非常满意。

人倒是找到了,怎么用,就看你张良了。

张良现在已经是成人了,又出身相门,深受良好教育,用人还是有一套的。

他没有一上来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这个大力士说,而是先交朋友,好吃好喝管着。

另外平日里也试探这人的本事和德行。

你看张良的确不一般吧,年龄不大,为人处事老道。

先不说他把那仓海君给撺掇的汹涌澎湃,就看这用人,也是分寸把握的非常到位。

很多人做事就不会这么缜密,毛糙的很。

一看是好朋友介绍来的,那还有错。

人又长得结结实实,正气凛然的,自己又急于成功,肯定见面就和盘托出。

其实“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你知道人家是什么来历,朋友介绍的就一定可靠么?

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习张良的这种用人智慧。

张良这一试不要紧,更加满意。

这个大力士不但长得壮实,动作还很麻利,矫健绝伦,手段高明。

重要的是德行还很不错,知恩图报,非常爽快。

于是,张良看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也成为好朋友了,就直言相告自己的想法。

这大力士一听这个,有书上说:

“力士不待说毕,便即投袂起座,直任不辞”。

什么意思呢?

就是二话不说,一甩袖子马上答应了。

我对这样的说法向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怎么可能呢?

他又不是傻子,这是掉脑袋的事啊!

估计更大的可能是思前想后,感觉受了张良这么多恩惠,怎么好拒绝呢?

自己又这么好德行,不能坏了名声啊,所以就勉强答应了。

但装作爽快的样子,再勉强也不能破坏了造型啊,你说是不是。

所以在这里,我也呼吁一下,不要随随便便拿人家的好处。

俗话说的好“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短”。

虽然不要学西方国家那样没有人情味搞什么AA制,那也要礼尚往来,不能只管吃拿,过于受人家恩惠。

否则哪天不知道要以死相报就不划算了。

如果你说就是不报,那名声坏了和死了也差不太多吧。

废话少说,还是看张良怎么进行下一步行动。

既然要行刺么,而且行刺的是秦始皇,那就要更加周密一些。

那个时候也没什么枪支大炮的,就是宝剑大刀等武器也都给秦始皇没收熔化了。

即便有这些铁制武器也不行啊。

秦始皇那是皇帝啊,走到哪里不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你也近不了身啊。

怎么办呢?

于是两人反复合计,决定根据大力士的特长量身定做了一款新式武器——铁锤。

一锤抛过去,非死也重伤。

有人说,真笨,怎么不用箭。

是啊,箭更好使,携带也方便。

不过这箭准确度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这大力士也不一定擅长,一时半刻也练不出来功夫啊。

还是大铁锤比较好用,准确度要求没那么高,一下子过去就成肉饼了,杀伤力也够大。

铁锤秘密铸造好了,大约一百二十斤。

一听这个数字,估计很多人吓一跳。

心想,

我靠!这么重,有没有搞错?

老子女朋友不到一百斤都抱不动,每次都是磨破嘴皮才让她就范,这真是神人也!

其实秦汉时的一百二十斤没那么重,估计相当于现在约六十多斤的样子,也就是三十多公斤。

这个重量对于大力士来说应该正好,既能抛的足够远,有准度,也能确保有杀伤力。

然后张良将铁锤交给大力士,让他平时多训练一下抛铁锤的功夫,提高准度。

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于是张良带着大力士就告别了仓海君,西返,伺机而动。

也凑巧,秦始皇正好这个时候开始他的第二次东巡。

张良获知消息后,非常兴奋,忙与大力士一起商议该如何行动。

接着,就想劫匪打劫银行一样,两个人就开始研究秦始皇的行驶路线和所经路段的地势,反复沙盘推演。

看哪里既方便下手,又方便逃跑。

选来选去,就选在了博浪沙。

为什么选择博浪沙呢?

很多人都有疑问,包括很多史学家也都质疑,认为这个地方选的实在不好。

博浪沙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现在的名字叫古博浪沙。

如果去过这个地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平原地带,周围没有山。

所以有的电视剧将剧情拍成张良和大力士藏在山丘上抛下铁锤应该不符合实际情况。

既然是平原,那就只有平抛了。

三十多公斤的铁锤平抛随便抛能抛多远,估计现在的专业铅球运动员也最多十米开外把。

十米距离太近了吧?

秦始皇的仪仗队都给覆盖了,所以也不太对。

有人说那就在铁锤后面提溜个绳子或铁链,转两圈甩过去。

很多人采信的这个说法,包括电视剧也是这样拍的,我个人认为也很牵强。

你这样甩准度有保证么?

能中么?

还真不一定由箭来的准。

那怎么回事呢?

我也推理一下,权当做次考证吧,不是很多所谓的历史爱好者喜欢玩这套么?

我们先看看博浪沙这个名字,因地取名么,这是传统。

顾名思义,这个地方肯定风沙很大。

事实也是如此,有史书上记载这个地方一旦风沙起来,铺天盖日,让人睁不开眼,昏天黑地的。

张良和大力士来刺杀秦始皇的那天应该就是如此。

另外我们研究一下秦始皇经过的这条道路。

这是条精心修建的'国道',也就是秦始皇专门为出巡而修的驰道,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道路级别比较高。

搞过土木工程的都知道,这样的道路,路基一般要进行大量土方置换。

置换的土方在路两侧会形成土堆,而且还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

另外道路两侧按照要求种着高大茂密的树木。

好吧,作案现场姑且就按我的推理分析布置完毕。



张良和大力士两个凶手开始出场。

他们来到这里,首先察看地形。

张良么,一介书生,其实过来也没什么用,就是一包袱,跑的时候说不定还容易被抓住。

他主要是给大力士壮胆的,更重要的是来监督,别被大力士这个小子给耍了。

所以张良应该站在土堆下面,一旦得手方便马上跑掉。

而大力士呢,一个人爬到土堆上,借着茂密树木的掩护蹲在那里,又加上是风沙天气,更安全可靠。

待到东巡的车队过来,看准秦始皇的座驾,大力士便突然站起从高处将铁锤抛出。

可能太紧张了,刺杀秦始皇谁不紧张啊?掉脑袋的事啊!

用力过猛,结果铁锤擦过秦始皇的座驾砸中副车。

我这样推理演义不知道是否合情合理,不过,我自己基本满意,呵呵。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自己可以去推理着玩,就不要和我在这里争论了,说句实话,真没什么意思!

铁锤已经抛出去了,中不中也来不及管了,逃命要紧,两人分头撒腿就跑,趁着遮天蔽日的风沙逃之夭夭。

当然,与所有作案团伙一样,一旦完事两人各奔东西,永不相见,以免逮着一个另外一个也跑不掉。

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秦始皇安然无恙。

张良呢,捶胸顿足也没什么办法,不过没听说大力士被抓,又觉得总算庆幸。

那张良下一步怎么办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