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这段记载,被证实不可能存在,揭开两千年前的弥天大谎

 人众众人 2020-09-06

在现代历史学界,太史公撰写的《史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书也被众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少有的正史典籍,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结果恰恰相反,《史记》中有一段记载就被确认是“胡编乱造”,究竟是哪一段记载呢?小编今天就为您揭秘。


《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期间的所有历史事件,被大文学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凡是史学家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歌颂当朝并抹黑前朝,司马迁当然也不例外,他是秦始皇的铁杆黑粉。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秦始皇进行了诸多的抹黑描写,将其描绘成一个昏庸、残暴、多疑的暴君,同时也让后世之人对秦始皇有了相当大的误解。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件事,也是在《史记》中所真实记载的,这便是“博浪沙刺秦”事件。

广告你的股票走势如何?大数据在线实时诊股!输入股票代码即可诊断!

《史记》记载,公元218年,秦始皇出函谷关,过洛阳第三次巡游,在经过博浪沙时遇到了刺客的袭击。这次袭击事件的总策划人,就是后来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此时的张良还是一个落魄的韩国贵族。

张良在说秦始皇要巡游后,特意找来了一位大力士实施刺秦活动。大力士以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铁锤为武器,在博浪沙附近投掷铁锤偷袭秦始皇,只是因为不认识秦始皇的主车,误用大锤砸碎了副车,这才导致刺秦失败,也让张良成了全国通缉犯。


《史记》原文为:“良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此事一出,后世史学家纷纷以此赞扬张良的爱国情怀,并对其勇气大加点赞。然而,疯狂的吹捧过后,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看似“合情合理”的事件,在仔细的推敲之下似乎变得有些不合理了。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试图仔细分析一下。

广告太好了:传奇股神老范,8年从3万炒至10亿身家,核心秘诀独家揭秘!

这一次刺秦的活动不比荆轲刺秦,在此之前秦王已经遇到过两次刺杀,因而在心理上有所防备,从他变换车辆的做法上就可见一斑。再者秦始皇巡游必然要带着不少的卫兵,这些卫兵都是从秦国虎狼之师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一旦发现情况,立马会采取防御措施。故而,张良与大力士此次的刺秦难度要远远高于荆轲。

从《史记》中的记载来看,大力士砸碎秦始皇车辆时用的是投掷的方法,一个60斤的铁锤砸碎木质结构的车辆并非不可能,但是必须需要足够的力量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此时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大力士究竟能将铁锤投掷多远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五六十斤的重物虽然人人都能拿的动,可要是用力投掷,恐怕最多不超过五米。当然,将五六十斤重的物体抛出几十米外也不是不可能,有两种情况可以做到,一是投掷器,二是抛掷链球。

用投掷器抛掷铁锤显然不可能,否则张良也无需再找大力士了。我们看第二种情况,假设张良异想天开的发明了链球,让大力士用离心力的方式投掷链球,他会抛出多少米呢?有人专门对其做了计算,大概距离为20米左右,排除大力士抡铁锤把自己抡蒙的状况,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达到刺秦的目的。


然而推敲到这里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既然大力士抛掷铁锤刺杀秦始皇的极限距离为20米,也就代表着两人必须要在20米内实行刺秦活动。短短的20米内,两个手里拎着凶器如此可疑的人物,难道秦国的护卫军队发现不了吗?况且在刺秦失败后,书生张良靠着两条腿能在20米外从容逃脱吗?这些显然不符合逻辑。

此时还剩下一种可能,可以完美解决所有问题,这便是高空投掷!如果此地有山川或高地,那么张良和大力士二人站在高处进行投掷铁锤,将会让所有情况变的合情合理。然而,当专家查遍了地质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才发现2000多年前博浪沙的地形依然是一片黄沙满天的平原地区,自始至终也没有变化太多。


综上所述,司马迁《史记》中关于“博浪沙刺秦”的记载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您还不信,倒不如看看《史记》中司马迁对秦始皇的态度。在天下反秦的大势所趋中,连荆轲和高渐离这样的社会底层都被大书特书,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他的“英雄壮举”为何被如此轻描淡写?这离开不符合司马迁的性格和笔法,想来太史公也是怕“言多必失”吧!

【参考资料:《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秦始皇》】

本文撰写者:常山赵子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