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高考】崔成志|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 ——高考名句名篇备考方向

 哈皮蓝子 2017-09-22


 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因其涉及的篇目多而又分值少,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未能引起广大考生的应有重视,从而导致不少考生饮恨“考场”,更有不少考生因为一分之差而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古人云:“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古诗文名句名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开卷有益。不经意间读到的一句经典诗文,便点燃了生命的尊严,点亮人生的灯塔,指明了人生的航向。古诗文名句名篇可让人有情感,可令人有思想,可使人有尊严。

 

从2016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得分情况来看,不容乐观,考生因审题不清、记忆不牢、书写不准确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失分很严重,2017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仍是必考考点,因此重视小题,不轻易丢分,才能在高考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2016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

(一)考纲解读

2016年10月份教育部考试中心修订并颁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的新考纲紧扣语文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题型,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对这一部分要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二)考查范围

2016年全国9套高考试题在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范围上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限定的篇目,2017年高考命题估计也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

 

(三)分值分布

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赋分情况,见表一。

 

表一: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赋分情况(单位:分)

试题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山东卷

北京卷

江苏卷

天津卷

浙江卷

上海卷

赋分

6

6

6

6

6

8

5

6

6

从表一可以看出,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赋分大致在5-8分之间,绝大多数是6分。江苏卷赋分8分,分值最高;天津卷赋分5分,分值最低;剩下的7套都赋分6分。从全国9套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总体分差不大,赋分情况大体上保持稳定,以6分为参照,略有变化。

 


(四)考查体裁

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考查到的名句名篇,从体裁上看主要是古代诗歌和散文,2016年9套试题体裁分布情况见表二。

 

表二: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体裁分布情况(单位:篇次)

 

试 题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山东卷

北京卷

江苏卷

天津卷

浙江卷

上海卷

 

体裁

 

诗歌

1

1

1

2

2

5

3

2

6

散文

2

2

2

1

1

3

2

3

2 

由表二可知,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中,共考查了41篇次作品,其中诗歌23篇次,散文18篇次。所考查的篇目大都是古代传统经典作品,诗歌和散文的考查比重大致相当,而诗歌比重略高,这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五)作品年代

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共涉及到41篇次作品,而唐、宋时期的作品有21篇次,占了总数的51.2%,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先秦、两汉六朝作品,有17篇次,占总数的41.5%;明清时期及其它年代偶有涉及,但数量比较小,仅有3篇次,占总数的7.3%。(详见表三)

 

表三:2016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名句名篇默写题作品年代统计

年代

篇次数

小计

百分比(%)

        先秦

9

17

41.5

        两汉六朝

8

        唐代

10

21

51.2

        宋代

11

        明清及其它

3

3

     7.3

由此可见,高考命题者最喜欢考查文学作品巅峰时期的经典作品。比如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2016年高考题考查这一时期的作品数就占到总考查篇次的半数以上。明清时期及其他考查到的作品则很少,如若考查也大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作品。把握了这一命题方向,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就强了。


二、2016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趋势


(一)注重思辨,淡化死记硬背

2015年以前的名句名篇考查,命题者往往直接给出考查篇目的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补写出要填的语句,大多单纯地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的能力点比较单一。2015及2016年的高考题,尤其是全国卷,在名句名篇的考查上有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淡化死记硬背,更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考生不仅要牢记考查到的篇目,更要针对表达技巧、篇章结构、情感态度等内容综合分析,辩证作答。

 

(二)彰显能力,强化理解与迁移

名句名篇默写,是继古诗文学习、背诵学习环节之后,对经典古代诗文阅读检查的三种手段(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之一,侧重古诗文原文积累方面的考查,是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名句名篇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更强化考查考生的理解与迁移能力。考生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理解的基础上,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由书本迁移到试卷,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名句名篇默写由过去的大多单纯考查考生的识记,逐步过渡到综合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甚至鉴赏评价。

 

(三)重视情境,考查灵活运用

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9套语文试题,其中以情境式默写的命题形式考查名句名篇的有五套试题,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山东卷、北京卷。只有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和上海卷还在继续以非情境式默写的命题形式考查名句名篇。从试题涉及到的区域分布来看,情境式默写已是大势所趋,今后备考中应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

 

情境式默写,重在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考生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观照上下诗文语境,结合表达技巧、行文结构、思想情感等因素,多角度分析,最终才能准确填写出符合要求的语句。


三、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备考策略

(一)紧扣考纲,立足教材

《考试大纲》中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其中“默写”要求考生不但要会背诵,而且要准确书写;“常见”是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50篇古诗文,高中阶段14篇古诗文,共64篇;“名句名篇”是指考查中既可能考查句子填空也可能考查篇章片段默写,而又以考查句子默写为主。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紧扣考纲,关注变化,立足教材,熟练背诵规定的64篇必备篇章,并能准确默写。备考中要兼顾诗、词、文,立足课内,兼顾课外,尤其要牢记那些形象、精炼、含义深刻、文质兼美的名句。

(二)规范书写,减少错误

名句名篇默写一个最大问题并非考生背不会,而是写不出,即使能写出,却因为书写不规范甚至书写错误而失分。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加强关键字的识记与书写,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要写好生僻字,如2016年全国Ⅲ卷第10题中的第(2)小题“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要准确得分就必须写好“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中的“嘲哳”这两个生僻字。

 

要写好同音字,如2016年北京卷第18题中的第③小题“《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就有不少考生把“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作”写成了“做”,从而痛失宝贵的1分。

 

要写好假借字,如2016年天津卷第15题中的第(1)小题“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就有不少考生不明通假,错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何”写成了“呵”。

 

要写准虚词,做到不错、不漏、不添。如2016年全国Ⅲ卷第10题中的第(1)小题“《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之”和“焉”就不能漏掉或写成别的虚词。

 

(三)辨析情境,准确定句

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来看,情境式默写已是未来名句名篇考查的大势所趋,复习备考中,要学会辨析命题者创设或提供的情境,借助发散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避免机械,综合分析,确定要填写的语句。

 

紧抓情语,以“情”定句。如2016年山东卷第15题中的第(3)小题“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就是从情感角度来设题,根据这个提示,借助联想,诗人李煜的心中重重悲情,正是曾经的眼前景所激发的,抓住这一情语,就不难填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巧抓景语,以“景”定句。如2016年山东卷第15题中的第(2)小题“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就是从景物的特色角度创设情境的,巧抓景语,回想《登岳阳楼》,可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领悟含意,以“意”定句。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10题第(3)小题“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 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两处情境提示意指宋文帝刘义隆想要建立奇功,搜寻《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相关诗句,不难想到“封狼居胥”这一历史典故,“由于行事草率”用意直指“赢得仓皇北顾”。

 

(四)“小”题“大”做,“死”去“活”来

名句名篇默写虽是小题,分值不高,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像名句名篇默写这样的小分的取得,就难以成就高考语文的理想成绩。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小”题“大”做,不轻视小题,认真审题,辩证分析,准确作答。名句名篇默写具有“学之易成,考之难精”的特点,好像一读就会,但往往一写就错。这就需要在记诵默写的过程中实现“死”去“活”来,既要夯实基础、记牢原文,又要辨析情境、灵活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既要有“小”题“大”做的认真态度,又离不开“死记硬背”的执着和融会贯通的灵动;前者如和尚撞钟似机械重复而声声震人心魂,后者如佛祖拈花似飘逸而处处会心一笑。(本文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2017年第12期)

崔成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现任教于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二十年来,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其中连续十三年兼任高中班主任工作。曾获“县优秀教师”“县师德先进个人”“县首届教学能手”“县优秀高三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县政府嘉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辅导学生的习作多次在省、市、县级作文竞赛中获奖。教学之余,偶有思考,近两年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知识》《中学语文》《学语文》《读写月报》等知名语文专业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我或许始终是平凡的,但我会变得不再平庸。”这是我作为一名草根教师的座右铭。

 


编委会主任:李仁甫

编委会副主任:卓立子 李欣荣  周友喜   莫羽
主编:丁学松
副主编:莫羽(兼) 陈玉蓉  刘苏梅  杨丽丽  潘彤彤 邱利群  吉红艳  李少卿
本期制作:邱利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