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是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其特征在于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症的交替发作,或躁狂和抑郁特征的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发病率约3-7%,治疗双相患者时,情绪症状和功能必须不断的重新评估。本文提供了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和治疗的简要临床指南,重点是双相I型(BP-I)和II型(BP-II)两个亚型。 精确诊断BP-I或BP-II障碍的第一步是,确定当前或过去的躁狂,轻躁狂和抑郁发作。这些类型的情绪发作的诊断标准,以及用于鉴定关键症状的临床筛查,见表1。有了这些信息,可以诊断出具体的双相综合征,包括典型的双相性精神障碍亚型,BP-I和BP-II,以及循环型、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中间型等表型(见表2)。 表1 双相情感症状基本亚型的诊断标准和辅助诊断(点击可看大图) 表2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亚型的诊断标准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
3)环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
4)其他特定的双相和相关疾病包括:
5)物质/药物引起的双相及相关疾病诊断线索:
6)由其他医疗条件引起的双相及相关疾病诊断线索:
表3 急性躁狂或轻躁狂的药物治疗
表5 双相障碍维持期药物治疗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Bobo W V. The 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Bipolar I and II Disorders: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C]//MayoClinic Proceedings. Elsevier,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