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史上一定要知道的“南青北白”

 LUXBsn54p0rwsu 2017-09-22


普及陶瓷知识

扫除陶瓷文盲

用听得懂的大白话

带你学习复杂的陶瓷文化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全国瓷业状况,其中在北朝时期北方首先发明了白瓷,这对于整个陶瓷史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不仅体现了制瓷技术的提高和对坯料成分的掌控,而且为后来的唐三彩、青花、彩瓷等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这次我们接着上次的话题,继续看看白瓷的崛起和全国瓷业“南青北白”的形成局面。

我们从这里说起。北周最后统一北方,于是一片安定和谐,但在北周有个功臣隋国公,名叫杨忠,他的儿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杨坚,篡权闹了革命,建立了隋朝,灭了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统一的皇帝。

虽然隋朝仅仅存在了三十七年,但它的历史地位却不容忽视。陶瓷业在隋和唐的发展与这个短命王朝的建立发展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隋代的陶瓷生产承前启后,虽说没什么独特的建树,但却为一个新的陶瓷时代拉开了序幕。隋朝的青瓷比南北朝时期更加发展,虽然生产中心仍然在南方,但已经开始逐渐向北转移,而且在这个时期,白瓷真正烧制成功,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高了不少,胎体较白,釉也不再是那种青中泛黄的,已经可以接近纯白色了。


白釉罐,隋

白釉高足杯,隋


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一批白釉瓷器看,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釉质已有很大提高,如果以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点,到隋李静训墓为止,历时33年,白瓷的烧制技术终于成熟。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隋

这种类似于浅浮雕的模印贴花装饰技法在隋瓷中极为少见


青釉印花高足盘,隋

高足盘是隋代最具典型器物


青釉盘口瓶,隋



“南青北白”的局面是在唐代形成的,为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

唐代瓷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取代了漆器和金银器,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用器。饮茶风俗的流行和普及,更提高了瓷器的文化韵味。代表当时最高制瓷工艺水平的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产品均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受世人青睐。唐代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一书中曾形容越窑青瓷“类冰类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一起来目睹下这些遗世珍品。


青釉玉璧形底碗,唐

青釉砚台,唐

青釉四足罐,唐

青釉八棱瓶,唐


越窑青瓷产品胎质细腻,釉质均匀,浑厚滋润,品种繁多,有“如冰似玉”之誉。

前期越窑延继南朝作风,胎质灰白疏松,釉色青黄易剥落,种类也不多,造型变化也少,在北方上层社会,地位不及白瓷。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五代时,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宋代青瓷迎来黄金时代打下了基础。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唐

唐代瓷器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此件白釉子母狮姿态雄健,浑厚古朴,为唐代瓷塑艺术的一件杰作。


白釉双龙耳瓶,唐

双龙耳瓶是唐代流行的瓶式,除白釉外还有青釉、唐三彩等品种。


白釉梅瓶,唐

一般认为,瓷梅瓶始烧于宋代,此件实物证明,梅瓶在唐代就已出现。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唐

玉璧形底为唐代邢窑白釉碗的典型特征。


邢窑白瓷通常为素面,胎质厚而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器底多如璧形的宽环,被称为“玉璧底”。白瓷的种类不多,分有粗白瓷和细白瓷。粗白瓷就是施了护胎釉化妆土的,釉色灰白或乳白;细白瓷器型规整,胎质细腻透明,釉色纯白光亮,有的还有印花刻花等装饰,但并不多。除邢窑外,唐代还有河南、四川、江西等都已烧造白瓷。

值得一提的是:
唐代邢窑白瓷,不光广销国内,而且远销海外。
还有唐代匣钵的使用,是装烧技术的一个重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