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好比一位将军,手术刀是手中的武器,一台手术就是一场战役。战役结束了,还得清理战场不是,不代表就没事了。外科手术后的切口处理就好比清理战场,处理不好,这个战役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外科术后切口的常见问题包括:感染,脂肪液化,脓肿,血肿等情况,今天我们单独来讲讲脂肪液化这回事。刚工作不久的医生一定对脂肪液化很熟悉,每次换药看到切口在往外流黄黄的油,心里就会咯噔一下,「不好,脂肪液化了」,出现脂肪液化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精力来处理切口。 1 什么是脂肪液化? 临床上脂肪液化的定义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对于腹部切口,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尤其好发于肥胖人群。总所周知,脂肪液化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查阅文献发现,脂肪液化现在并无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大多参考以下诊断标准:
2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造成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危因素包括:
3 怎样预防脂肪液化? 对付脂肪液化,防患于未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注意。
4 出现了脂肪液化该怎么办? 发现脂肪液化后,应根据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渗液多少采用不同方法处理。 切口渗出量较少,切口部分愈合不良时,可以撑开部分切口,沿切口两侧向中间加压,每天挤压 2-3 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每天或隔天换药,大部分切口可以愈合。 发现脂肪液化范围较大,可以拆除 1-2 针缝线,扩创清理坏死组织,必要时内置盐水纱条通畅引流,也有文献报道使用高渗盐水或高渗糖水纱布引流效果更好。用腹带加压包扎切口,根据敷料渗液情况,隔日或每日换药直至切口愈合。 在发现渗液减少,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出来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切口,倒入高渗糖,其原理是利用高渗糖使切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 减少创面渗出, 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肉芽水肿并刺激肉芽生长,最后使用蝶形胶布拉拢切口,这个方法笔者当年用了不少次,效果确切。 换药敷料的选择上有很多种,除了常规的酒精、呋喃西林、双氧水、碘伏,还有新材料高渗盐敷料、藻酸盐敷料等。 当发现切口有大量渗出液,全层均不愈合时,要拆除全部缝线,充分引流,每日换药至渗液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近年来提倡创面负压引流,可以及时清除切口区域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切口愈合。 在临床工作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很常见,完全杜绝这种情况不现实,但要增强有关切口脂肪液化的意识,充分了解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脂肪液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才是一场完美的战役。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