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的想公子 2017-09-21 18:00 美石为玉,玉润方寸——邮票上的玉器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期,玉器就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了。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直至今日,玉石器仍是我们非常钟爱的一种佩戴和装修用品,活跃在我们周围。 红山C型龙 玉器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曾经数次登上邮票。如1978年发行的以工艺美术品为主题的邮票中,其中名为“旭日东升”的作品就是一件玉雕;2000年为纪念农历庚辰龙年,发型了一套以龙为主题的特种邮票,其中就有两枚邮票的主体图案为玉器,一件是出土于内蒙古红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C型龙,还有一枚是出土曾侯乙墓葬中的战国龙;2011年和2012年更是连续两年发行了两套以玉为主题的特种邮票,分别是《良渚玉器》和《和田玉》,由此可以玉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978年出版的工艺美术主题的邮票 其实早在8000多年以前,玉石就因为其温润、纯洁、凝重的气质,被人类从众多石材中掉选出来,经过精心的打磨和雕刻,制作成各式图案和形状,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成为沟通人和神的媒介。 《龙(文物)》 图一图二为玉器 玉石的这一功能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并形成了一整套详细的礼玉制度。《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中国的“六器”起源于周代。据史料记载,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兴盛时期,上自天子、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礼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礼玉便是“六器”。 《良渚玉器》 2011年发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们对玉器认识的深入,士大夫们将真实存在的玉器与君子的品行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以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一时期,玉器成为了贵族阶层标榜自己道德品行的最佳饰物,有了“君子无故,与不离身”的说法。玉器也因为其物理特性,被赋予多种高尚的品德。《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说》中记载了孔子论玉之八德:“君子比得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如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黜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玉有五德”、“玉有八德”的提出,也体现士大夫对于玉的钟爱。” 《和田玉》 2012年发行 到了汉代,由于视死如视生管观念的流行,玉器在这一时期,大量被用作丧葬用品,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礼仪制度。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两汉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制品,如玉衣、玉握、玉晗、玉塞、玉佩饰等等,几乎所有汉代贵族墓葬中,都能发现用玉做的明器,也体现出丧葬用玉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到了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用玉衣入殓的这一奢侈行为逐渐趋于衰落。 殷墟玉器 从新时期时代开始到两汉,玉器一直为王公贵族所垄断,直到魏晋时期,由于人文思潮的影响,玉器才逐渐走下神坛,走出贵族,走向民间。也正是玉器走进老百姓,使得玉器的形制越发功夫,工艺越加精湛。宋代以后,玉器中实用器大大增加,纹饰也多体现吉祥如意的寓意。明清时期,是我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玉器制作更为精良,也成为人们把玩、欣赏的工艺品。 《红山文化玉器》2017年发行 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明清,玉文化一直贯穿这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玉器的发展史,就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文明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