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新周期跟它的短期分析, 中间其实是没有逻辑关系的, 而总是跟着短期数据变来变去。 看出这一点逻辑问题来, 甚至不需要很专业的经济学背景, 当然需要认真进行逻辑推理。 据说该分析师还有一个特点, 经常喜欢写打油诗, 就动不动唱红歌, 来几句有诗为证。 研究报告又诗又唱的, 大家就觉得特别扭, 但是又说不上什么原因。 是不是研究宏观都这样, 一言不合还要像印度电影一样载歌载舞? 我认为研究员写诗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已有客观的证据和逻辑推理, 写着写着写嗨了,诗兴大发。 像我们以前的助理能改写滕王阁序。 还有一种是研究本身缺乏客观证据和推理, 就利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引导读者, 这是一种语言陷阱, 叫着色移情, 虽然不能简称色情。 正常的研究是冷静的观察、实验、假设和计算, 一旦使用太多的情感的时候, 就得怀疑他是不是想掩盖逻辑推理上的漏洞, 放烟雾弹来引导投资者。 那就拿他引以为傲2015年的5000点论来说, 我们知道当时他说5000点不是梦, 但事实上5000点变成了一场噩梦。 这是他无法预料的。 就跟他去年拿着党章冲进股市, 今年讲的新周期的套路本质上一样, 换句话说,就是心周期, 心理的涨跌周期。 这是一种非常糟糕,极其错误的研究方法, 不但不能引以为荣, 更要引以为戒。 我们现在就把他的报告拿出来看一下, 2014-2015年报告大概有200多篇, 真正核心的报告只有六篇。 在这六篇当中, 他反复强调的有两句话, 拼凑成了他的所谓转型宏观。 第一句是改革提速,无风险利率减半,风险偏好上升。 第二句是新5%的经济增速要比旧8%好。 他提这两句话主要的目的是, 判断股价变化的方向。 从决定股价的因素来看, 内部因素是分红或盈利, 分红越高,股价越高, 外部因素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 无风险利率即国债利率, 无风险利率越低股价越高, 风险偏好越大,股价越高。 先说无风险利率, 首先声明我们都是支持改革的, 但是改革的进程由国家和中央战略决定, 不由我们来决定, 更不由他来决定, 他只能推断。 他的推断是改革提速了, 资金从无效益的部门退出, 进入有效益的部门, 所以无风险利率就降低了。 无风险利率下降的观察没问题, 但可以有各自的角度。 当时我们也是这么判断的, 虽然我们的依据是2014年底开始央行一系列降息降准, 降低了无风险利率。 但是为什么风险偏好也会上升他没法论证, 改革如何改变风险偏好是不可测量的。 他只能说看到大家的钱从买理财产品都转移到买股票去了, 所以风险偏好在上升。 这里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把要证明的结论反过来变成了原因。 就好像从证明因为你吃得多,所以你胖, 变成了因为你胖,所以你吃得多。 此外,影响股价的还有分红。 经济下行的时候,企业的盈利整体要跌下去。 5%经济增速的企业盈利肯定比8%差了很多。 但为了要得到股市涨到5000点的结论, 他提出了第二句, 就是新5%的经济增速要比旧8%好。 并举了日本、韩国的例子来论证。 一般人这时就被搞晕了, 大家只知道岛国的动作片, 韩国的整容, 谁又研究过他们的经济呢, 还以为这是什么高深的经济专业见解。 其实不论他怎么论证, 始终只是一个语言陷阱。 在心理学上, 人有一种心理账户, 比如捡来钱没有自己挣来的钱看得重。 这是一种有区别化的心理, 其实捡来的钱和挣的钱在价值上完全一样。 新5%比旧8%好这种论调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他说改革构筑的5%,比靠刺激拉动的8%要好, 就像是捡来8%,比不上挣到的5%。 哪种是新5% 哪种是旧8%, 完全成了主观判断, 这不是颠倒黑白, 是直接颠倒数字。 随意变换主观定义, 所有数字都没法正常比较了。 就好像你身高比他高, 他会辩解说, 因为他学历高, 他是新高度, 你是旧高度, 所以他反而身高比你高, 偷换了一下高的定义而已。 股价模型用的就是分红, 不用区分什么新分红和旧分红, 不涉及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 最后就推出一个有悖经济学常理的结论, 经济越差,股市越好。 又写又唱也是掩饰上面的两个逻辑漏洞, 经济下行没关系5%比8%好, 改革红利还没有释放没关系, 树上的花没开没关系, 人们心中的花已经开了。 就是我们说的着色移情。 还套用了一下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 我本人专门研究过索罗斯, 索罗斯真正意思是认知的错误会被修正。 下期会讲我们当时的分析, 这里简单提一下。 当时我就一直在跟这种 所谓转型宏观做不屈不饶的抗争。 我们当时的分析是无风险利率开始下行, (经济学上通常假设风险偏好不变,因为难以测算) 同时经济增速还在下行, 两种力量相互牵制, 市场有上涨机会, 但是要高度关注下跌风险。 心中花开的主观判断就是一种心周期, 并且没有风险控制, 既然所有的因素都是朝着一个有利的方向, 何来风险? 却逃不脱盈亏循环的宿命。 后来事实也证明, 怎么涨上去的,怎么跌回来。 2015年5-8月股市波动实在太大了, 给无数人带来了一生的创伤, 因为很多人是一点一点入市的, 筹码是逐步堆累上去的, 杠杆到了最高点大盘轰然倒下, 所谓转型宏观鼓吹出来的预期无法兑现。 他自己说大家疯狂的时候, 他说了句风高慢走, 反而就他最清醒了。 我们发现这句孤零零的话躺在4月的一份报告中, 仅一句话, 只有语言对冲的意义, 因为提示风险跟他整个逻辑链条是不符的。 相当于说大家往上冲往上冲啊, 然后再补一句小心别摔着了。 我们把当后面他写的那些报告再列一遍, 主要的还是他的老三句, 包括经济越差,股市越火。 5000点还可以上, 还有经济先下后上U型, 企业盈利好转, 然后股价继续再升上去, 那就不是新5%了, 是新6%了, 新不新他说了算。 这种所谓的转型宏观, 完全违背了经济学的理性分析, 故意引导主观心理投机, 上面立一个大概念, 改革、转型、新周期, 下面是漏洞严重的论证, 补上煽情的打油诗, 本质是拿来炒作心周期。 并且一再如法炮制, 概念变,方向变,但套路不变。 这种炒作方法如果再次得手, 投资者教育不但落空, 很可能2015年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下一期我们再讲我们一直是如何与之斗争的, 以及什么是正确的宏观分析方法。 引用出处: 《宏观随笔:索罗斯的反身理论》,宏源宏观,2014年2月11日 《新5%比旧8%好——“转型宏观”新框架之二》,国君宏观,2014年7月19日 《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宏观研判之五》国君宏观,2014年9月2日 《十一问索罗斯:货币机制、汇率和利率体系》,宏源宏观,2014年10月8日 《战熊记之初心不改——宏观研判之十》国君宏观,2014年12月1日 《新金融炼金术:如何从宏观视角抓住大牛市——转型宏观之八》,2015年1月25日 《为什么经济越来越差,股市越来越火?——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150412)》,2015年4月13日 《货币、流动性和认知---5.28之前的索罗斯》,宏源宏观,2015年5月29日 《5000 点之后,中国经济和大牛市向何处去——宏观研判之二十二》,2015年6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