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惜一溪月,莫教破琼瑶:说说苏东坡

 陈农 2017-09-23
2017-09-14 / 把酒望月的航班管家说说苏东坡 ——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01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是个科举年,主考官欧阳修。


副主考梅尧臣先生发现了一篇绝妙的文章,便有意想把这位考生定为第一名。欧阳修阻止了他,“这莫不是我门生曾巩所作?若把他定为第一,那别人岂不是要说我欧阳修徇私舞弊?还是定为第二名吧!”


结果一揭开大名,原来是个二十一岁,名叫“苏轼”的举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高中的苏轼拿文章去拜见主考。欧阳修看过几篇文章之后,摇头叹息,感慨道:“三十年之后,恐怕天下再也没有人记得老夫以及老夫的文章了。”欧阳修还对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这也就是“出人头地”的来历。



此时的苏轼,初出茅庐,锋芒毕露。一夜凭栏,借着酒兴与满月,写下了“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豪气干云,一时无两。


02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大宋湖州,此时的苏轼已经四十三岁。


对于变法,苏轼是支持的,但他对王安石操之过急的做法颇多不满。这二十多年之间,苏轼在汴京、眉州、杭州、密州、徐州之间流转,郁郁不得志。


履新湖州,苏轼拿起笔,将他满腔的愤懑倾注于笔端,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解释成“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一时之间,喊“杀”之声不绝。


造成自己一生坎坷的王安石,此时已经辞去相位,居于江宁。他在千里之外向神宗上书,替苏轼求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因“乌台诗案”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的苏轼,因为王安石这君子风范的一句话,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苏轼,在黄州感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五年前,他还“老夫聊发少年狂”,还琢磨着“何日遣冯唐?”此时已经“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沉迷于酒肆之中,寄情于山水明月。也正是在黄州,苏轼给自己起了个号:东坡居士。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喝进去的是苦闷,吐出的却是华章。在黄州的这几年,诞生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然一去不返,只是还会在酒醉时想起当年的梦想:“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03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四年前,司马光为相,苏轼被召回汴京。然而,司马光将新党尽数驱出,新法尽废。苏轼据实执言,然而不容于旧党,只得自求外调。


宦海沉浮三十载,知天命之年,苏轼找到了自己。



在杭州,他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这座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以至于被贬海南岛(仅次于杀头),都能吟出“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苏轼自谓“岂知入骨爱诗酒”,举杯痛饮,提笔作诗,莫不快哉!如果,浪涛不曾卷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也不会有大江东去之叹了;如果他不曾叹人世如梦,我也不会在江月的篇幅中闻到他洒下的酒香了。


窗前那轮残月缓缓地照射进来,月色朴实无华,也正如历尽苍桑亦坚守赤子之心的苏轼。此时的他正举着一杯酒,邀请知音共进: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酒与月在苏轼的笔下,化为了书与画,触碰到了另一个世界。酒和月,一个不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