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

 阳光河流001 2017-09-23

这个题目不小,西方文明以古希腊文化为基础渊源,我们可以用古希腊文化与我们中原文化再来做详细比对。

 

我们首先确立一个前提,文化一定是和人群的生存结构相关,而不是形而上的东西,所有文化产生一定有其物质层面的基础。特别是人类早期文化受到自然因素比较多,我们今天的文化受到自然因素越来越小了。我们可以不难看到当今时代的所有问题可以说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孽”造出来的,要知道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那个力量“造孽”,想造也造不动。所以早期的人类文化是对着自然界反应的,是在当时自然条件影响下和当时格局影响下造成的文化,这一点很重要,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现在我们先来看古希腊,我们把其看作环地中海文明。地中海对于欧洲以及北非地区来说就像是一个内海。北非又是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所以古希腊地区的人类就比较容易来往。要知道人类所有早年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但是为什么西方变成拼音文字了呢?是因为那里的人为了交往,但是发现语言不通,只好听别人的发音把音标给注下来,你来一次给它注个音标,他来给它注个音标,到最后干脆把象形文字本身扔掉,都拿音标来注。于是乎,就变成了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因为文化与生存结构有关,因此文化必定会延伸出思维方式的问题。环地中海文明造就拼音文字以后,我们要注意拼音文字本身的符号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那么文字必须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于是,西方人必定会得一个“思想病”——逻辑强迫症。因为如果他们的拼音文字或者语言没有明确的语法逻辑,就不能沟通。逻辑本身必须辨证来看,它有其有益的一面,但必然会有其不利的一面。

 

西方人的“逻辑强迫症”造就了西方文明处处必须强调逻辑,用逻辑来表达。而正因为西方人对逻辑的强调,就产生了哲学,当然这是基于逻辑的狭义哲学,中国也有哲学,广义来说我们称其为中原思想。而当今所说的哲学主要是从古希腊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哲学这个名词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因为日本人理解“哲”这个字含有智慧的意思,而哲学就是西方的智慧之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再后来中国的哲学就称之为“形而上学”。

 

我们知道了西方的狭义哲学是一个纯逻辑的过程,其本质可以总结为:古希腊的一群大神们所玩弄的逻辑游戏。比如最早的哲学家叫泰勒斯,他提出了水为万物之源。其本质表达的是万物为同一种东西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就演变出古希腊的原子论(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就是提出万物都是有最基本的原子与虚空构成的,原子不可再分,而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这个哲学概念一直在西方沿用至今。所以我们说,在西方,哲学是科学之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哲学也好,科学也好,其本质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它们都不是以实践为依据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产生的是技术工艺,也就是说经验只会造就技术。换句话说,实践经验一定是以试错法慢慢往前发展的,这个产生的是一个技术体系与艺术体系。逻辑产生的是哲学体系与科学体系。这就看到了东西文化差异的本质慢慢呈现出来了。

 

所以从生存地理结构角度来看,古希腊由于交换贸易,也就是海洋文明,是一个半商业文化,这就导致了个人主义比较重要。因为在古希腊,商业活动是一个冒险活动,所以商人都是背井离乡独自一人进行经商活动。所以它强调个人行为,强调个人自由。导致后来的西方整个文化体系是站在个人立场上,比如强调人权。又由于经商就要有契约就要有合同,所以西方文明又演变出社会契约论的概念,认为社会问题就是合同问题。

 

但是农业文明就不同了,强调的是集体与协作。这本质也是生存结构造成的。来看看中国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地中海区域,是比较封闭的。所以文字采用象形文字,连注音都不需要,就可以看懂是什么意思了。比如元代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以看到,每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中间不用介词、连词、动词,不用逻辑表意,但我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的中国语言特别是书面文字的表述方式正在被西化,比如繁体字变化为简化字,文言文变化为白话文。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古代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中文字就是一幅画,你只要看到这个字形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举个例子“人”这个字,就是侧面的人的形象,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甲骨文人字的写法。

而“大”就是人正面的形象,所以“大”在古时候也是人的意思。

如果是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路,就是“从”。

如果把两个人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就是“比”,在古代,两个人朝着相反方向走,就是干完一天的活回家,既然是回家,所以就想要快点回家,归心似箭,所以两个人往回走,“比”就有了比赛的含义。

由于中文的甲骨文是半抽象化的象形文字,随着历史发展,就开始符号化了,符号化以后,就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了。比如在“羊”下面画一个“人”(古代就是“大”),就构成了“美”,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这个男人强壮的像一头公羊或者是一个强壮的男人带着公羊的头饰,就是美。而当今把“美”用来形容女人,这是后来发展到父系社会的原因,要知道在古代,母系社会中,是女人挑选男人的。绝大多数自然界的动物,漂亮的都是雄性动物,也是这个道理,为了争夺繁殖权利。

这样的文字体系就不需要逻辑思维模式。再举个例子,太阳“日”,下面划一横,“旦”,这就是太阳刚出地平线的状态。

而太阳超出地平线很多的时候,就是“早”,日上三竿了嘛。

太阳继续往上走就是“午”(可以搜索甲骨文的字形,上部是一个箭头向上)。本意是在杆上结绳计时。

然后太阳开始落山,也就是“日”四周有了草,就变成了“暮”。

这就是太阳一天的动作。


所以中文字不用逻辑推理,一看图像,就已经明白其表达的含义了。所以中文字的发展就跟着含义走,不用跟着逻辑走。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哲学所讲的一个词“in”就是中文“存在”的意思,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西方文字会用一个介词来代表存在呢?因为按照西方的逻辑,所有的“存在”都是在介词的后面,比如古希腊要解释太阳是什么,它必须说“太阳是太阳神的居所”,必须用一个逻辑语法结构来说明这样一个事物的存在,这也就是西方哲学讲存在必须用一个介词,或者说谓语系词来阐述。而中文“存在”,看一下甲骨文“在”(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先是一个倒三角(漏斗),中间画一竖,再在漏斗上画一横,这就是“才”。

倒三角漏斗就是女性生殖器的符号,正三角符号就是男性生殖器的符号。这里插播一下一个常识,以色列的国旗符号,就是两个正反三角的交合符号,所以这就是阴阳的解释,可见大道相通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倒三角漏斗画一竖就是指女性来月经了,对应现在的文字就是“才”,而漏斗上画一横就是不让月经来了,这就是怀孕的意思了。而“在”字就是在“才”的一旁加个土,土表示伸张出来的。所以“在”的本意就是女性可以生子了。

所以为什么“才”本意代表女人来月经呢?因为在古代,人可以制造各种工具,但唯独只有女人可以造人,这是最大的才能。所以我们现在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别理解错了,其本意是女人不来月经了,就是可以生孩子了,这是最大的才能啊!。同理,看“存”就简单了,就是指怀孕有子。

所以中文的“存在”直接可以从字面图画的含义知道,我们理解存在是指可以让万物不停繁衍演化的过程,就是存在,这是直观可以看见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祖先不讲逻辑,不讲科学就是落后的,而西方因为有逻辑、有科学就是进步的。

 

其实,现实恰恰相反,科学与逻辑也是现在西方所反思的,狭义来说,这正是逻辑不利的一面,造就了现在人类的全部“灾难”。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人类灭顶之灾的“危险”出现了,文明发展的高度约高,反而面临更大的危险,成为了一个系统性危机。这与“逻辑强迫症”有着必然联系。

 

古人的思维模式与我们现在差异很大,现在的思维模式是“进步论”的观点,认为只有更高更快更强才是对的。而古人的思维模式是要与自然和谐。举个例子来说,世界上只有人类没事干,要跑步,要比赛,而动物界一定遵循能量最低原理,除非要去捕猎,否则你不会看到豹子没事在草原上驰骋。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站在东周末年让人往氏族社会退,孔子让人往西周早期退,都是让人往回退。古人的思维模式认为,往前走是很危险的事。能往回退最好,退不回去,保守一点,走慢一点,安全。跑的太快是会出问题的。今天越跑越快,麻烦会越多。我们今天中文有个词语“向往”,似乎是憧憬的意思,但其实“向往”的本意是往回看的意思。

 

所以当今很多问题的本质与科学无限制的膨胀是有关的。所以中国文化在当今一定会有其值得参考的一面,当然我们也要辩证来看,中国文化也一定要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融入来一起看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