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由医入道,道以医显

 依典文化 2016-11-10

由医入道,道以医显。就是说,古人认识人体是借助自然界之道来参照理解的;感觉到的东西,我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

由于编辑所限,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重要内容直接从WORD编辑好的内容以截图来替代。 开头先讲一个美字(与王东岳讲的男人像公羊一样强壮,延伸指雄性的美,孔雀雄狮什么的,有些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有更妥帖的解读。虽然后面文化的起源有赖于当时的生存结构与生存环境,主要转述于王东岳的观点),一个泰字。从其中的补注说明便可知道“大(念dài)夫”这个称呼的由来。

古人把那些感觉到的东西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通过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去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进而更好地感知它们,认知它们。最后从中梳理出它们之间的一些朴素关系。你把人体领悟了,也就掌握了医道,而对医道的认知与掌握过程正是从天地万物自然之道转化而来。这也是医易同源的基础(医理与《易》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规律)。

文化的早期最主要是跟生存结构和生存环境有关,没有那么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中国的文字非常形象,古人用不着使着逻辑去推理,看到图象就全明白了。

而且中国的象形文字比西方,比古希腊、比古埃及还好一点。古埃及比如说一个猎人打一只鹿,他就画一个非常形象的鹿,然后旁边画一个猎人拉着箭,画得太具象。中国人就比他高明。当然中国的这个甲骨文至少在3300年前,我们今天知道4500个字,有用的1500字。可是它至少发展了上万年或者五、六千年。

它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半抽象化的图画。比如画一个羊,我们就不会完整地画一个羊,古人观物取象,画一个羊角,然后往下,这就是羊,谁见了都知道它是羊。

好了,拉回来,书接上文,古人把对这些规律的认识,落实到字上。那么怎么从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去把那些大道给表述明白呢?!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因而我们有必要试着从古人认知万物的初始来感触大道,通过古人朴素的观察,把对至简的大道的所感所思落实到文字记录上,以备同时代的别人以及他们的儿孙后代能很好吸收、传承他们对事物规律的总结,进而上升到大道的感知。无疑,文字的源头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古人对“至简的大道”的认知与掌握的钥匙。

由此我们回头重新认字、识字,从文字的源头打开古人对世界的朴素认知,进而去感知古人掌握的“至简的大道”。

对中西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王东岳,指出文化的初始形成一定是和人的生存结构相关,而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

人类早年文化形成的时候,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他的文化反应是对着自然界反应的。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受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了。早期的文化,是在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格局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个文化。这个起点很重要。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差异最早便是来自于生存结构的不同。

我们回头看古希腊那个地方形成的环地中海文明,地中海很窄很小,像个内湖,周围有很多小国。而西亚北非的埃及和两河流域又是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主要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文明。此外,也包括与这些主要文明区相关联的赫梯、腓尼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诸国文明)。而这些小国之间,由于地不够大,物不够博,往往某个国家盛产一些东西,又奇缺一些东西(发展到后面手工业就更趋向于整个大区域的整体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很多生活必需品需要交换,这就给区域间国与国的贸易与频繁往来提供了基础(相比当时的中国农业文明比较发达,从物质的角度,那会儿说地大物博还真不带夸张的。那时的中国可以在自己的文明范围内独立发展)。


人类所有早年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可为什么西方变成拼音文字了呢?是因为大家都往那儿赶集贸易,又互相语言不通。语方问题怎么解决?我只好听你发音,然后拿音标把你的发音注下来,你来给他注个音标,我来给他注个音标,大家最后干脆,把那个象形文字扔掉,都拿音标来注,于是就变成拼音文字了。

而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

文化它早期最主要是跟生存结构和生存环境有关,再往下延伸,引出文化第二个重大话题,那就是思维方式。就是古希腊他们那个地方,环地中海文明,搞出拼音文字来,而拼音文字失去了象形文字所蕴含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拼音文字必须在具体语境,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于是,如果它没有逻辑,它连互相表达自己的意思都不可能进行。于是西方人一定得了一个思想病——叫逻辑强迫症。

它如果说话不带逻辑,马上大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得了逻辑强迫症以后,所以西方人顺着他的这个思维方式,他的语言方式,他处处都得用逻辑表达,于是他就特擅长于逻辑思维,特擅长于逻辑思维,就会产生哲学,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哲学——狭义哲学:古希腊一些大号儿童所玩弄的一种特殊的逻辑游戏。

你比如最早那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他说水为万物之源,他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万物是同一种东西,在这个概念里面,后来就导出了原子论。留基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还有他的弟子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原子论就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组成的。我们今天说,这个茶杯和这个木板,和我们人,不同,是因为它内含的质料不同。错啦,因为它们内含的质料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呢,古希腊从这儿开始,就引出了原子论,到现在,仍然是物理学最前沿。所以我们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出现了,科学就出现,它完全是跟着逻辑跑的,不是跟着实践跑的。我们跟着实践跑,跟着经验走的是出技术的。

所以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根源在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体系的不同。

西方文化的价值和他的特征就在于因为拼音文字形成了逻辑强迫症,因为有逻辑强迫症,所以他们对逻辑就要求很严格,进而就有了一系列的推演,才有了所谓的哲学,有了哲学之后才出现现代所谓的科学。

从生存结构上看,古希腊文化是个半商业文化。商业活动是一个冒险活动,他不能带着老婆孩子跟他一起去冒险,又不是旅游对不对?所以家人放在这边,然后自己独自出去去经商,所以他强调个人行为,他强调个人自由。西方的整个文化是建立在个人立场上讲人权,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社会契约论也是从这方向走,因为它经商就要有契约,就要有合同。那么社会问题他也认为是个合同问题,你为什么有权利,大家都一样,因为经商,大家是平等的,平等的大家才好经商。

而农业文明就不同,农业文明是要集体,大家人很多,大家要在这块土地上精心耕作,所以它讲集体,讲和谐。这是生存结构造成的。生存结构的这个差别再反映到思想方式上,东方这个地方很封闭,大家就只有这一种文字,说来说去你完全用不着注音,画个图,发音都不用发音,我就能看懂它是什么意思。有一个马致远写的一首诗,叫《秋思》。他这样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他每一个词,就是一副画。中间不用介词,也不用连词,他也不用说枯藤是缠在树上,他不用说这些话,他不用逻辑来表意。

我们今天的语言已经欧化了。中国人现在虽然还用方块字,方块字也变形了,繁体字不见了,这个简体字你咋看都看不出形了。这个画没了,然后你说话也欧化了。可是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它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为它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它这一幅画呢,你看到这个字形,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看,那么这样子走下来的文字,你用不着逻辑,你一看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你比如说太阳,我们画一个太阳,底下画一横——“旦”。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代表地平线或海平线。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通“”)。

早上太阳刚出来那一刻叫“旦”。如果太阳再出,出高了,底下一个直出符号,这就是“早”,“早”就是太阳初升七、八杆子高了,这叫“早”。

然后单独画个日,这表示中午的时候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