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行情尚“余音绕梁”, 三季报布局战却已悄然打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共有123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前三季业绩预告。分类型看,化工行业成为预喜“大户”,共有101家化工业上市公司前三季业绩预喜。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电气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同样是预喜公司的多发地。 而其中三季报业绩大幅预增的医药板块,今年以来,板块涨幅落后于大盘,成为待挖掘的价值洼地,数据统计发现,9月份以来,17.43亿元大单资金涌入86只医药股;医药生物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金额超过6亿元,位居28类申万一级行业前列。 A股常有弱市行情中“喝酒吃药”的传统,白酒板块今年表现已经相当强势,相对于白酒,医药板块显然滞涨。 而且就基本面而言,医药股股价的上涨也是有业绩支撑的。医药工业增速持续向好,盈利水平不断恢复:2017 年1-6 月医药制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16 亿元,累计同比上升12.60%,实现净利润累计额1,596 亿元,累计同比上升15.90%,其中2017Q2 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57%和18.60%,而2017Q1 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0.64%和13.52%。相比2017Q1,2017Q2 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我们讣为,医药行业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梳理之后,行业的需求释放和盈利水平正在逐渐恢复,利润增速高二营收增速,行业升级带来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其次,医疗行业也是有政策面支持的。近期医药行业政策变化显著,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两票制、耗材的阳光采购和医院严控药占比等政策陆续经过了过渡期或者已经正式实施,按照国内各省的推进速度来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将正式实施。根据华创证券近期调研的情况发现,这些政策的实施落实,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进展各不相同,政策在终端医院的执行还没有完全覆盖,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影响也远没有完全传导,不过医院的利益格局已经出现了变化。华创证券判断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政策对医药产业影响的效果还将不断显现。总体来看有利于国内优质的临床必须用药的药品企业,能够帮助医院开源节流的商业模式,满足临床治疗水平提升的新型诊断技术和项目,以及能够迎合基层市场扩容需求的领域。 除此之外,医药板块估值水平继续下调。截至8月31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37.45倍,较上月略有下降。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非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1.36%(上月30.24%),大幅低于过去十年间52.21的历史均值,估值溢价风险相对较低。子板块方面,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板块保持较高的估值水平,PE分别为67.01倍和57.36倍;生物制品和化学制药板块估值水平居中,PE分别为43.79倍和40.76倍;估值相对较低的是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PE分别为30.76倍和26.79倍。除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板块估值略高于历史均值以外,其他板块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均值之下。 近期,券商也普遍看好医药股后市机会。中信证券指出,医药板块上市公司业绩有所回暖,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投资策略方面,继续推荐错杀的蓝筹股和低估值的成长股。 西南证券更是提出“一高三低”黄金坑逻辑,其表示,当前为战略配置医药股最佳时机。二季度医药工业增速高、行业估值相对低、公募基金持仓低、股价位置低,8月份至10月份是最好的投资时机。 平安证券建议五条主线配置医药股: 2。受益“两票制”和处方外流的医药流通以及连锁药店:九州通、一心堂; 3。资源类品牌中药消费升级,叠加国企改革:云南白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