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
|
班级
|
|
时间
|
|
教 师
|
|
课题
|
|
评价内容
|
评价标准
|
等级
|
得
分
|
优
|
良
|
合格
|
差
|
教学目标
(15分)
|
体现“生本”理念,“三维目标”明确(5分),突出年段特点和学科特点(5分),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和学生学习难点(5分)
|
15
|
12
|
10
|
8
|
个体先学
(10分)
|
教师:前置性作业(小研究)设计做到简单、根本、开放,能激发、引导学生先学。(5分)
|
5
|
4
|
3
|
2
|
|
学生:能根据前置性作业(小研究)进行自主、有效的个体学习(5分)
|
5
|
4
|
3
|
2
|
|
小组交流
(25分)
|
学生:小组成员合作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组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小组成员达成共识。(15)
|
15
|
12
|
10
|
8
|
|
教师:能融入小组交流中,及时发现交流中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和独到的见解,为全班交流作准备。(10分)
|
10
|
8
|
6
|
4
|
|
全班展示
(40分)
|
学生: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能反映出小组的共识;小组全体上台交流,分工协作好,发言思路清晰,观点表达清楚,能引起生生互动,有思维的碰撞,思想的火花。(15分)
|
15
|
12
|
9
|
6
|
|
学生:发言时大方自信,声音洪亮,倾听习惯好。(10分)
|
10
|
8
|
6
|
4
|
|
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能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能在学生思维难点处、学习内容重点处进行有效引导、点拨。(15分)
|
15
|
12
|
10
|
8
|
|
总结提升(10分)
|
学生:对本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总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课堂练习达成率不低于80%。(5分)
|
5
|
4
|
3
|
2
|
|
教师:对本堂课学生个体、小组、全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5
|
4
|
3
|
2
|
|
评价
综述
|
|
|
|
|
|
|
|
|
|
|
|
|
说明: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四个等级,“优”85-90分;“良”75-84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总分 等级 评价人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执教教师: 课题: 评课人:
项
目
|
评价
指标
|
评 价 内 容
|
赋
分
|
得
分
|
教
学
过
程
|
前置
预习
|
1.学生课前预习落实,有学习笔记;
2.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内容丰富;
3.已初步积累了知识,并有自己的感知与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
9
|
|
目标
导向
|
1.有明确的“三维”学习目标;
2.学习任务设计精当,学习重点突出;
3.能灵活使用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
|
9
|
|
自主
学习
|
1.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
2.能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学习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4.善于调动各种感官,提高自学效率;
5.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向他人请教;
|
10
|
|
小组
交流
|
1.人人得到了交流的机会,交流时间有保障;
2.在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与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师生、生生互动;
5.踊跃参加学习中重点、难点研究成果的展示;
6.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组内讨论热烈,情绪高昂;
7.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
14
|
|
合作
探究
|
1. 探究的主体鲜明,紧扣学习重点、难点、疑点和生发点;
2. 不断引发探究欲望,学生思维得到激活,学习欲望高,讨论热烈;
3. 教师成为积极地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师生关系融洽、平等;
4. 任务明确,分工合理,不断发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5. 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增强;
6. 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发表个人和小组的观点、看法;
|
12
|
|
拓展
延伸
|
1.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2. 整理学习知识,交流学习体会;
|
6
|
|
教
学
效
果
|
知识
能力
|
1.准确掌握、积累了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得到较好培养;
|
20
|
|
过程
方法
|
1. 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了学生知识内化、理解、感悟、应用的实践过程;
2.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要领;
|
20
|
|
情感
态度
|
1. 学生举手率达80%以上,学习热情高涨;
2.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
20
|
|
得 分
|
|
|
简 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