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悲哉越人歌:被误读的怜悯与绝望

 昵称47728086 2017-09-23
作者:阿明利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曰何曰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全文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译诗,出自刘向的《说苑》,是从越语翻译成楚语的。该诗译后的版本如上。而越人原文语音则是:“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因其缠绵悱恻,求而不得,以及那种仰望云霄、乍惊乍喜之感,撞入了千百世中人们被拘禁在身份地位下不得爱所想爱的心灵,而成为文学经典。

  而且,它还具有极其动人的画面感,悠悠河流上,阳光明畅,碧水澹澹,锦舟轻发,兰桨荡漾,王子玉冠华服,玉骨寒金,高座瞻望,环簇众人之中,而越人拥楫划桨,于一众奴仆平民水手中遥望,情思缠结,终不能释,趁着乐师低唱、清风摇摇之机,唱出了这首语调优美的歌曲。越人是今天的江浙一带人士,语音自古温软,与那时凄厉诡变的楚歌【从楚辞可见】是两种风格,别具异国风味,于是王子顾盼而问所讴者何也,从而使这年轻越人的心思得以坦露王子之前。这短短的几句歌,含着光风丽日山水人物之美,宛如一部小话剧,一个小故事,一瞬间的电影画面,色彩明晰而光泽饱满,景象飘渺却又华美无双,足够调动起人的审美与情感。

  自它面世以来,就传布世间,甚至在几百年后成全了一对情侣,不仅是文学经典,还成了
爱情经典,时至今日,还有许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少女们时常转载到博客里,沉吟留恋。但真正追究起来,其实乃是一场天大的误会和误读,这不是什么审美故事,不是什么爱情故事,不是一见钟情得遂所愿的故事,这是一个极其沉痛的、绝对悲伤的人生悲剧!
  考究其源泉,它包含了三重误读:
  
  误读一:以爱读言情和诗歌的少女为多,认为它是一个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的灰姑娘
爱情故事。
  
  典型范例:
  
  1、席慕容的诗
  
  【在黑暗的河流上
  ——读《越人歌》之后
  
  灯火灿烂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
  
  那满涨的潮汐
  是我胸怀中满涨起来的爱意
  怎样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晚啊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歌声
  向俯视着我的星空轻轻呼唤
  星群聚集的天空总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华夺目
  我几乎要错认也可以拥有靠近的幸福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
  水波荡漾无人能解我的悲伤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
  不是不知道应该闪避应该逃离
  可是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啊
  藏着一种渴望却绝不容许
  只求只求能得到你目光流转处
  一瞬间的爱怜从心到肌肤
  我是飞蛾奔向炙热的火焰
  燃烧之后必成灰烬
  但是如果不肯燃烧往后
  我又能剩下什么呢除了一颗
  逐渐粗糙逐渐破裂
  逐渐在尘埃中失去光泽的心
  
  我于是扑向烈火
  扑向命运在暗处布下的诱惑
  用我清越的歌用我真挚的诗
  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
  一生中所能
  为你准备的极致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当灯火逐盏熄灭歌声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
  终于只能成为
  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
  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2、桐华的小说
  
  《大漠谣》:
  【“楚越相近,但言语不通,楚国鄂君坐舟经过越国,河上划舟的越女见之倾心,奈何语言不能说,遂唱了这首歌,鄂君听懂了曲意,明白了越女的心意,笑着把她带回家。”霍去病娓娓讲述着这段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故事。】
  
  为什么说这种最能满足少女们粉色心的基调是误读呢?很简单,它根本不是讲异性恋的,而是著名的同性恋典故。

  误读二、以各位同性恋男子、腐女为多,认为它仅仅只是讲述同性恋。
  
  当然,它确实跟同性恋有关,证据是越人歌的原始文本——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囗(原字为上艹下两)芘,张翠盖而检犀尾,班丽袿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这故事是说楚国襄城君年轻受封【古代王子受封都很早,比如汉武帝的儿子们很早就被打发去了封地】,站在船上,翠衣玉带,衣袂飘飘,风姿照眼,大夫庄辛情迷心窍,倾慕不已,就勾搭说:“我可以和你手拉手么?”看官,古时尊卑上下分明,君臣界限俨然,和现代人勾肩搭背、随意笑闹大不同,有整套周制礼仪约束,这要求拉小手的举动非同寻常,显然是挑逗,襄城君立刻拉下脸给他怒色看,但庄辛心色心不息,迂回劝诱,举了楚国古代典故鄂君子皙怎么和越人好上的故事给他听,意思是:你是王的儿子,鄂君也是王的儿子和兄弟,同样都是在船上游览风光,同样年轻美丽,使人一见钟情,但我是大夫,越人只是划船的,鄂君都肯放下身份去和卑贱的平民大被同眠,交换尽意,何况你我呢?

  请仔细看《说苑》,这是一个同性恋的追求过程。文中“越人”不是“越女”,而是“榜枻”——船夫。引用者庄辛事发时正在表示对一个年轻男孩的爱慕,为了说服漂亮的安陵君同意把小手给他捏着,举出这例子而追求成功。一个男人要握另一个男人的手,在古代地位森严的顶级社会环境中,这不是一个普通事件,于是庄辛讲了一个地位更为高贵的男人接受一个地位更为卑贱的男人的爱的故事,来示意襄城君接受他的示爱并不可耻,而襄城君的反应也证明了这是一个同性恋的故事。

  请问,一个异性恋者追求女人时会去讲男男爱的故事来说服她吗?反过来,一个同性恋者在追求男人时会讲异性恋的故事来说服他吗?为了让襄城君打消顾虑,庄辛必然会将一个男人接受男人的故事来告诉他,男子相爱并不可耻,高贵者被地位低下者所爱也并不可耻,因此王子既然连船夫的爱都能接受,何况一位大夫呢?可以发现,这个故事和襄城君的当下状况非常相似,都是高位美丽的男子被地位低下者追求,考虑到古代追求美男子的目的类似古希腊成年男子追求美少年,也就是说,被追求者是要做好被压倒的准备的。这在古代伦理下是一种屈辱,古代的同性恋大多是有权势的一方追求地位较低的美少年,带玩弄成分,所以襄城君起初是作色的,但听了这个例子后,打消了顾虑,同意委身于这个年纪比他大而且地位相对较低的男子。

  在春秋战国等时代,女人在江河上唱歌划船,被男人青睐的故事很多,但为什么别人不会认为是同性恋故事,而单单这故事被看作了同性恋故事呢?而且别的故事写时都会写清楚是“XX之女”,而这故事却只写“越人”。比如晋国赵简子与夫人女娟就是在赵河的津流上遇见的,她的身份就是津吏之女,操桨时唱了一首《河激》,“彼阿兮而观清,水扬波兮杳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浮来棹兮行勿疑。”从而赢得了赵简子的心。这个故事的叙述文本中对划船者强调为“女娟”,而鄂君故事文本中则是“榜枻越人”,前者并无职位身份,强调女性,后者强调职位,正符合中国文言文中对男子性别不特殊强调的习惯。而且,古代女子是不能正式担任官府职位的,只有男子才可以担任,作为船夫,跟红楼梦里贾府的家人一样,都是有专职的,不可能让毫无职位的船娘来担任,因此,“榜枻”很可能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通称——船夫,同时也是王子府邸或者该河流管理当局下辖的划桨者专职称呼,正如“津吏”一般。

​​  而且,春秋战国时男人看上男人虽然不是太寻常,但也不算多么惊天动地。当时的伦理道德之网没有现代严密,比如子都,心肠狠毒,但容貌极美,得到了包括孟子在内的赞美(《孟子》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诗经也直白:“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经? 郑风 ?山有扶苏)那时代美貌可不受道德束缚。遇到美色时,对着国君都敢起心思。

  《晏子外篇.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曰: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曰:“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这可以看做是鄂君接受船夫之爱而纡尊降贵尊的故事的先声了。该事件就是,齐景公因貌美遭遇小官员(职位为羽人)色迷迷的盯视,抓来问怎么回事,那人老实坦白了贼心贼胆,景公勃然大怒命令把人处死,晏子听说立刻跑来,拿了一套顺人欲的理论训他,他就从了,安排那个色色的家伙服侍他洗澡,具体洗澡干了什么就没记载了。

  连堂堂齐王都能接受这种被同性爱慕的事,何况鄂君只是一个王子。在被明白宣示爱慕的情况下,考虑到晏子的论据“拒欲不道,恶爱不祥”,发生点什么也不奇怪。那时风气似乎是应当对爱慕做出适当回应。所以一经解释,齐景公就回应得很爽快,鄂君也是,襄城君也很干脆,没有再多做什么心理建设,就直接搞到一起去了。这显然跟现代人熟悉的爱情模式无关,双方彼此并无细致的了解沟通过程,只是一方单相思地倾慕,另一方慨然回应,但这回应是出于当时的贵族礼让习气,还是出于两心相应的爱情,就是两回事了。毕竟,在有的年代里,贵族好弄风雅,好搞一些常人匪夷所思的所谓风度,比如英国男子见妻子与奸夫在床,面色不改而礼貌致歉退出等,都是这种自以为高贵的风格。从这几个事例看,被追求者与其说是出于感情和性向、不如说是出于社会习气和礼仪,而接受了对方的爱。

  就故事的可信度而言,一,来自刘向,这位大手的历史可靠性不差。二,襄城君和庄辛都是本国人,对几百年前的事情应该熟知。三,他们说的是本国典故,又是同一阶层和祖先的故事,又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应当了解其真假,而庄辛提出此事后,襄城君就再无异议,显然也熟知这故事的可信度,否则他大可以反驳“胡说八道”而拒绝庄辛。但他没有反驳,显然在他的立场来看,这事也确实存在,无从反驳,而这故事也提醒了他,要对爱慕者给予回应,才是当时流行的社会礼仪或者习俗、风气,所以他干脆地递小手,并直白地答应了对方的爱恋。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同性恋典故。但,只是同性恋故事么?或者说,它是否真是一个爱的故事呢?

​  误读三,以只爱读八卦的大众为多,认为这是一个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
  
  无论认为它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故事的,都认为是一个美好的一见钟情然后遂愿的故事,但,这是否真那么美好?这就要考据鄂君子皙是什么人了。

  鄂君子皙正如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清河王一样,是一位貌美兼心美的贤王,然而同样地命运不幸,清河王被逼和婶子通奸,被政敌杀害,子皙却是因大哥去世,三个兄弟争夺王位,他作为唯一没有争夺的老四,被三哥强行任命为令尹,五弟逼迫,和三哥一起投缳自尽。他生活在春秋后期楚共王、楚康王、楚灵王时期。即《左传》中的令尹子皙,是楚共王熊审之子,楚康王熊昭、楚灵王子围、新楚王子比的同母弟,楚平王弃疾的哥哥。他姓芈名皙,因是王子,人称公子皙,子皙,或名子晰,又名黑肱,官尹,爵为执圭。所封之地为鄂邑。刘向《说苑?善说》曰:“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

  他是一个悲剧的娃,他爹楚共王在位31年,死于公元前560年,大概这时候他已出生了,他爹去后,由大哥即位,即楚康王,他在这个时代成长,培养出了与王室其他兄弟所不同的美好品德,以至于引起了外国使者蘧伯玉的重视,以下是《说苑》中他的品德故事: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衅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此之谓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
  
  从文中看,他虽有贤德,然而不为世所知,也不为兄长重视,直到卫国使者蘧伯玉来访,王才知道了他的贤德及才能而将他从濮水之上追回来重用。蘧伯玉,名瑗,字伯玉,谥成子。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和孔子长期交好为挚友,曾留宿孔子长达九年之久,以他的政治眼光和鉴赏能力,能如此称赞公子皙,将其与伍子胥、蚡黄等古之贤臣相提并论,可见称许之高,对其的品德也极为信赖。从这点看,这位王子的品德美才能高是无疑的。而之前他虽有才德,却不为王所知且重视,也很好理解,兄长们在上,他身为老四,无论如何也不能掐尖了以招猜忌,只能守分从时,韬光隐晦。但金子终是要发光的。因此贤臣来使,不提他人,单提公子皙。另一方面,蘧伯玉深受孔子影响,他所推崇的是儒家谦谦君子之流,他之所以看重公子皙,也应该是因为公子皙具有礼法君子、儒家君子的才德。所以,大体上,可以勾勒出公子皙的性格和理想了,重礼仪,美风雅,谦谦进退,讲究道德治理,正是从周公到孔子一脉相传所推崇的那类理想人物。这一点不但成就了他的贤德,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公元前560年,他的父亲楚共王芈熊审去世。楚共王今天大家可能不熟悉了,在现代人看来,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和男宠安陵君的风流韵事。但他在女色分明也没闲着,生了五个儿子。为了决定传位问题,他派祭司手执玉璧,前往祭祀楚国的各大山川,日后日本为了统一全境,也曾派了一位公主作为斋宫圣女,遍祭日本各大山川,跟这个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古代的祭祀真有法力,等祭祀了一圈全国名山大河回来后,楚共王就让人秘密把玉璧藏入宗庙,让五个儿子按长幼顺序前往叩拜祖先,长子膝盖跪上了玉璧,次子胳膊碰到了玉璧,三子比和四子皙都没有碰到,五子弃疾虽然年幼,由人抱入,但两次祭拜时,都碰到了玉璧。那时候,公子皙的悲剧命运可能冥冥中已是天意注定。他无心争夺王位神器,但身在王室,位于漩涡之中,不可能独善其身,纵有美德,也只能当炮灰了。这个背景,就是越人歌的沉重色调之所由来。

  前559年到545年,子皙的大哥芈熊昭即位,为楚康王。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国家霸业大成,不逊色于当时声势最盛的齐国。楚康王去世后,由其子楚郏敖即位。四年后【前541年】,子皙的二哥子围用束冠的长缨趁这个侄儿卧病时将其勒死,登基为楚灵王。楚灵王是著名的暴君,那些让人民唾弃万分的暴力昏乱故事就不提了,只谈谈趣味点的。著名的“楚腰”典故就出自楚灵王干的事。楚灵王是如此地喜欢细腰,导致倒霉的臣子们天天只能吃一餐,屏息收腹,束紧腰带,扶着墙,象小脚女人一样慢慢站起来,才能保持身段,跟后世美国南方贵族女郎束腰的手法一模一样,具体过程可参考《飘》里郝思嘉是怎么干的。《战国策?威王问於莫敖子华》和《墨子?兼爱篇》皆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确实能令人囧囧有神。和后世将之转换为异性恋故事、引申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不同,楚王好的是贵族男子(士)的细腰,考虑到楚国贵族男子直到屈原时代都喜好奇装异服、佩香戴玉地打扮,具有同性恋风气的习俗,楚灵王爱的是男同志,细腰的美丽男儿,这导致了全国男人的时尚为之一变,韩非子就曰“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饥饿”。

  可以想见,在这种风气下长大的公子皙虽然品德高贵美好,不争权夺利,但在服装打扮上也必然讲究审美,而他也肯定被饿出了纤细的腰肢和美丽的身段,但,也多半被饿得面黄肌瘦。如此下去,肯定成不了越人歌里被深情爱恋的美丽王子,幸好,解脱的日子来了,他的三哥公子比和五弟公子弃疾受不了压迫,找他一起商议,本来,以公子皙那种接近正统儒家的思想来说,肯定不愿意以臣叛君,但在政敌观从的逼迫陷害下,子皙进了圈套被迫参与。三人共同发动军变和民变,推翻了楚灵王。这一年是公元前528年,楚灵王在众叛亲离、人民痛恨中被逼死,但灾难并没有结束,在短暂的时间内,公子皙也走向了人生末路。

​  公元前528年是楚国的大动荡之年,5月,公子比趁着楚灵王驻兵乾溪(今安徽毫县境)与吴国交战之时,内与公子皙、公子弃疾结盟,外依陈、蔡诸国支持,杀入郢都,楚灵王的两子被杀,公子比登基,号称訾敖,任命子晰为令尹、弃疾为司马。但弃疾显然更长于阴谋诡计,在倒楚灵王的时候,就是他派人至乾溪,向军队宣传投靠新王的好处及跟随旧王的惩罚,从而扰乱军心,使灵王沦落得无人跟随。由于当时楚灵王死在民间,死亡消息还没有传开,公子弃疾就在郢都造谣,宣称灵王大军将至,即将兵临城下,捏造各种假象逼迫子比与子皙,子比是个忠厚人,明知道弟弟阴险,也不忍手刃兄弟,而子皙是位道德君子,更不擅长陷害人的那套,结果被逼于5月17日(前528年6月18日)夜双双投缳自杀,弃疾继任楚王,史称楚平王。楚平王也不是好东西,见秦国来和他儿子太子建成婚的公主美丽,就杀子夺媳。楚国之衰,起于他的手上。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提到越人歌发生的时间了,根据专家研究,越人歌应该就是发生在公元528年这短短的子皙担任令尹时间内,这段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十多天。当然,也有人说,郢都大乱,内忧外患,他如何有心思去河上泛舟?但只要用心理学一推就知道了。人在面临被迫死亡之前,恰恰会去回忆留恋美好的东西,拼命找寻那些值得爱的光景,所以,在决心自杀前的那几天,子皙会去河上泛舟,跟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告别,也并不奇怪。这也导致了他听到船夫的歌声后格外动心,又感动得极为深切。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临死前听到别人不带任何功利地告白的。

  船夫的心理看似复杂,但其实很单纯,仰慕着云端上的人物,看到的是表面的光彩,国家大事他不知道,王子的烦恼他不清楚,他看见的是王子的光彩与笑容,众人环绕、华服靓饰的灿烂明亮。而这明亮,使从外国来的语言不通的年轻小伙子单纯地仰慕着,唱出了民歌调子的情怀,正如那陕北信天游,正如江南水乡调,只是一曲动心,单纯地唱着他眼中王家气派的华美、王子气度容色的美好和恋心的甘美。当然,能够忘记政治与身份问题,如此冲动地沉溺于爱情,在贵人面前无顾忌地歌唱的,必然是个年轻人。

  此时的公子皙应当是三十来岁的人了。考虑到他是第四子,而他的父亲楚共王只活了区区40岁,在决定下任王时,他的幼弟弃疾还只是一个被抱着进宗庙的婴孩,他的年龄不可能比弃疾太大,所以,他很可能只有33-35岁。根据楚国贵族好打扮、美凤仪、精于保养的特征看,公子皙此时的容貌应该依然俊美年轻。而船夫身份低下,日日经受风霜雨露,又远赴异国当民工,即使年轻,也相对老相,而相反王子年龄虽长,但保养得宜,气度出众,相貌秀美,看起来应当比船夫更为年轻。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读大一时遇见小学同班同学,该人初中毕业就出去做小摊贩,看来至少二十七八,而我当时的相貌明显比其小了十年。何况公子皙作为一位传统君子人物,养气功夫应该颇佳,心境平和的人老得也慢。所以,无怪乎他被船夫爱上了。

  但是,他的心态应当比船夫成熟得多了。此时家国混乱,二哥下落不明,城中人心惶惶,大军日日进逼,五弟领着一帮手下日日逼迫,三哥又束手无策,眼看他回天无力,虽然当了令尹,但弃疾却一手遮天控制了内外。在这种情形下,他就算不想死,也必然会被逼死。亲人间多年来的自相残杀和倒行逆施,如此明显地违背他道德观和理想,而身前逼迫他的是臣子们递上来的虚假战报,二哥在前,身后逼迫他的是五弟的政治势力,好借着他的头颅上位。从被拖入叛乱到此时担任令尹都是逼不得已,这种灰心丧气和人生理想全部毁于一旦的绝望是他人无法理解的。而下定了决心自杀——或者“被自杀”,毕竟当时五弟已隔绝了城内外消息控制了他和三哥身边的人,想置他们于死地也很容易,明知自己唯一的下场就是很快到来的死亡,他放舟于河上,苦中作乐,求得最后的欢愉,这种心情该是如何的复杂而难以为外人言说。

​   这个在手足血亲自相残杀中穷途末路,明明风华正茂、年轻俊美、高才美德却面临死亡的王子,舍弃尊严和贵族、王子的骄傲,去满足一个粗陋的异国船夫的爱慕,那是一种何等的悲剧与心伤绝望?若非自尽在即,来日无多,王子怎可能委身于船夫?在他们五兄弟中,他是唯一一个没去争夺王位的人,连王位他都不稀罕,何况其他?其高洁之处,堪比古代贤人,这种有操守、有梦想的人却宁愿自污而委身于一个船夫。子皙如此行为,显然是来日无多,行此一善,算是为那个可怜的单纯的仰慕者留一个想念吧,也正因此,他以另类的方式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他的悲剧色彩,类似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王子。哈姆雷特在血亲的阴谋诡计、自相残杀中拷问自我,找不到出路,最终以半自杀的方式死去。公子皙也同样在血亲的自相残杀中自尽。他虽无罪无辜,却必须在阴险的计谋和冷酷的政治之前成为牺牲,不过短短十余日的令尹生涯,他就带着年轻美好的身躯死去,只留下船夫和人民传颂此事,宛如天际流星般照耀过四周一瞬的生命。

    对这个故事,我从来不认为是爱情,也无关性向,只是人在绝望时温柔的怜悯,企求对世界留下唯一一点惊喜。估计百姓们也怜悯着他的死和他的美,于是传唱了这歌和这故事,永远记住他那乘青翰之舟,张翠盖,会钟鼓之音的风流俊雅和他最后的疯话,而那船夫在惊讶于那天降的艳遇和王子的委身后就被历史遗忘了,他是如何看待之后王子的自尽,谁也不得而知。毕竟,故事里从没提过船夫的结局,而王子的死却是史书所记载了的。就在公元前528年农历5月17日那天,鄂君子皙和他的三哥一起上吊自杀,以生命铺就了五弟的登基之路。他曾是濮水上能令外国使臣震惊的治世君子,也曾是王城中努力束腰的年轻臣子,也曾是无奈卷入叛乱的王弟,也曾是在新波中舍身下降的华美王子,他的生命曾缄默过,蕴藏过,期待过,但也开放过,灿烂过,忧郁过,在他丰富而完整的一生中,借着一首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歌,和一个言语不通、心思各异的路人交集了刹那,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写完这些后,我抬眼望天,窗外沉沉黑色,夜色如堵。有大悲于世,而不得出。我为二千年前一个怀才不遇、最终走向自绝的人悲伤,如同我为有史以来所有不幸的人悲伤一样,正如歌中所唱:“……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谁又能明白谁呢?无论我们是谁,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们所能拥有的,不过是各自的命运和各自的孤独而已,而这种孤独,即使偶然相加,也不可能成为一份温暖,孤独的仍自孤独,如同天空永恒的星,但海德格尔说过:“向一颗星而行,唯此一星。”我想,也许这就是越人歌唯一的意义,哪怕我们不懂对方的语言,无法在即使阳光灿烂的河流上看清对方的心,但我们仍是要去寻找星的,因为那是生命、命运沉重压迫下唯一的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