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彝鼎千年古,图卷一室幽

 泮溪别馆 2017-09-23


青铜,古人称之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锡、镍、铅、磷等其它化学元素熔炼而成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之后,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



青铜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五千二百年前的三皇时代就被称之为“青铜时代”。而在中国的岁月长河之中,青铜器不光是一种器物,它更被时代更赋予了独特的社会地位,是一种森严等级制度下的产物。



青铜器不仅仅是指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度量衡等工具,更是代表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对于商周时期的士族而言,家族内拥有鼎的数量和重量,都代表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其中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大禹治水以后,用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来注写天下大法。



据保守估计,中国人使用青铜器的历史可以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延续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在这段时间内铸造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古人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

我国金石学的研究在清末民初时期到达了顶峰,当时最有学问的人都在研究青铜器,但由于照相技术在当时还未普及,人们想窥见到一件别人收藏的青铜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一种名为“全形拓”的技艺便应运而生。

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备熟悉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

与传统的临摹、影写等技法相比全形拓的画面更加真实、直观、准确也很少会出现失真、走形等现象。而与现代摄影技术相比,全形拓则更能体现器物表面的细致纹路。甚至有很多摄影技术所无法捕捉的画面,都可以通过传拓者的精心操作,再现器物表面已经非常模糊的纹饰、铭文等内容。

由于历史年代的变迁,许多的青铜文物都逐渐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它们有的损毁于战火之中,有的流离于海域之外,有的因为保管不善,被风霜雨雪侵蚀损坏,而目前留存下来的全形拓本就成为了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比如我国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曾经收藏的毛公鼎,它现在就已经不在大陆,而是被收藏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假如我们没有陈介祺的毛公鼎全形拓本的话,就只能奔波数千里去台北故宫博物院观看。但是在拥有了一份全形拓本的情况下,我们不但能清晰地看到毛公鼎上的所有铭文,还能够欣赏到毛公鼎的完整造型和纹饰。这就是全形拓这门技艺给考古工作带来的价值。

 

(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2016年中国嘉德秋拍以1138.5万元成交)

 

全形拓除了考古价值之外,它本身往往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比如在清末民初流行的“清供”类题材之中,一般都是首先由全形拓匠人传拓青铜器、古砖砚等物品的全形,再聘请画家补缀花果,最后由书法家撰写题跋。像吴昌硕、唐云、程十发、李鳝、赵之谦、任伯年、齐白石等人就都画过清供类的作品。


张洪雷拓青铜器全形,周一新补缀,杨涵之题跋


(张洪雷拓青铜器全形,徐云鹤题跋、绘花果)


全形拓通常被业内专家称为下真器一等,指的就是只比古器物低一个档次。目前所流传下来的许多全形拓作品,它不仅仅是还原了古青铜器的原貌,它的题跋上还承载着重要的考据、诠释内容,而且这些题跋也往往是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这样的作品往往会受到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等众多领域人士的喜爱

随着我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严格,许多珍贵的青铜器皿、陶器制品、古砖砚,能够对公众开放展览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而在博物馆、展览会对外展示古代文物的过程中,全形拓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替代方式。因为全形拓不仅忠实地反应了原物信息,让观众真实地了解了古代器物的原貌,而且也更加利于普及和推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传播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