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公鼎领衔89件古器物、95件珍贵铭文!罗振玉为首135则金石题跋!晚清民国全形拓、文人题跋全...

 攒菁堂 2019-06-20

还记得这本《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么?


实在是很多爱书人的痛啊~

录斋这里的100多本书,上架一小时抢光光~

出版社第二天上午就无货可供,

没有买到的小伙伴,托人买,高价买,

最后还是有很多人没有买到,连叹抱憾~~~~

1000多的书能抢成这样,也实在是罕见!

现在孔网上更是随处可见的3000+,足足翻了3倍多!

国之重器、珍稀条屏组、传世罕见

各类古器物大集结

上次的《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是建国后最高级别、最大规模,

今天录斋要跟大家推荐的这本新书里,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级别、最大规模全形拓的一次展现!先看个视频了解下:

↓戳1分47秒视频,了解这本书

怕想要编号本的朋友抢不到,放个购买二维码先: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微店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国之重器:

“海内三宝”之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等大鼎、重器的全形拓,

'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全形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尤其是大克鼎,铭文拓片本就少见,市场上流通的全形拓又多为板拓,像国家图书馆藏的这种原器全形拓极为稀罕!

大克鼎全形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还有整套的 新莽时期的度量衡!这个流传的过程就非常坎坷,本身又是极为稀有,更何况此拓还是 故宫博物院古物馆 所拓,极为精致!因为藏得太好,连《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概览》传拓目录里都没有记载!就说难得不难得吧!

新莽铜衡杆、铜环权全形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更有师眉簋的全形拓, 目前仅见此一例

据吴大澂给陈介祺的手札里说,当时收愙鼎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愙簋,也就是这个师眉簋(吴大澂题为微子簋),几经周折,才拓了这么个独苗苗~~

此外,整套整套的全形拓条屏组,

也很震撼啊!

一组十二条屏《商周彝器脱景十二条屏》:

《商周彝器脱景十二条屏》

两组八条屏:

一套是之前分享过的陈介祺旧藏并题跋的《平寿陈氏铜器墨拓八条屏》:

平寿陈氏銅器墨拓八条屏

还有一套,是韩惠洵跋《彝器蛇景八条屏》:

《彝器蛇景八条屏》

两组四条屏:

吴平斋题藏吉金文四条屏

铭三集古拓本四条屏

其中一组“铭三集古拓本四条屏”中的鸟尊,曾见著录于《河南吉金图志賸稿》,当时这个拓片,就是借用本书所用的全形拓铭文拓本!

鸟尊铭文(左为原拓,右见于《河南吉金图志》)

两组三条屏:

一组是张钧衡择是居藏器拓本三条屏:


一组是陈承修猗文阁藏器拓本三条屏:

一组对屏:

这组对屏里,右边的“小食蚁兽”极其古朴可爱;

左边的爵杯就厉害了!曾经出现在了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里!

西周早期 長隹壶爵

(左为原拓,右见于容庚《商周彝器通考》)

顶级金石藏家学者题跋

清代民国全形拓牛人老拓

阵容史无前例的强大

上次的《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是建国后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新”拓,

这次的《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古器物全形拓题跋集》,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从释六舟、陈介祺、吴大澂、周希丁……清代到民国这一批牛人的“老”拓!拓工阵容无比强大!

释六舟拓 周庚午盂

陈介祺拓 噩侯驭方鼎

周希丁拓 铜鼓

白谦慎先生曾在《吴大澂和他的拓工》一书中提到,吴大澂精于传拓,却没有发现大澂手拓的印章:

而本书所出的“作宝彝”全形拓上的铭文上就钤有“清卿手拓金石”,

正是吴大澂的用印!

吴大澂拓“作宝彝”铭文

钤“清卿手拓金石”

更重要的是,这些全形拓轴上,还有着吴云、释达受、阮元、陈介祺、吴大澂、吴昌硕、褚德彝、王国维、马衡、吴湖帆、柯昌泗、姚茫父……清至民国时期 40余位 大师的 135则 题跋。

他们或题签、或题首、或观款、或跋语,内容涉及文字考释、器物和拓本的流传及清晚期以后的文人交游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吴云、吴让之等跋 臤尊

阮元跋 颂簋

吴昌硕、褚德彝跋 齐侯壶

王国维跋 侯氏𦉜

写好题跋的四大要点:

(1)古文字碑帖知识;(2)美术史考证功夫;(3)优雅的书风;(4)视觉形式的配置能力。

在这百余件全形拓题跋中都有着绝佳的体现!

今天嗜好金石的书法家只要一编在手,

就可以把握金石题跋的真正要领,

吸收古人各种题跋的样式以为今用。

上起殷商,下至汉代

青铜、陶、骨,原器材质多样

食、酒、水、乐、兵、用,器形丰富

《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古器物全形拓题跋集》

从国家图书馆藏 3000余件 古器物铭文和全形拓片中甄选而出,

既是要裱成轴,又要有题跋,

精挑细选之后,余 87轴 ,涉及器物 89种 ,铭文共计 95件 ,题跋合 135则

所拓器物年代起 殷商,至 汉代;

殷商青铜器如:

商代晚期 象足形觚

汉代如陈介祺藏汉铜雁足灯:

虽说全形拓的对象主要是青铜器,

亦包括陶器、古砖等。

本次也有收录:

陈介祺旧藏 矢朐陶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条屏组中,有一件藏在国博的著名甲骨:“宰丰骨”的平面拓,虽说是平面,却也是极为罕见!

左:宰丰骨匕(原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右:宰丰骨匕(全形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全形拓小贴士

全形拓,是中国古代传拓技艺中独树一帜的一种传拓方法。这一技艺的出现,源于清乾嘉时期兴起的金石考据之热,在以陈介祺为标志性人物的大力践行和倡导下,成为一种融研究、鉴赏与艺术于一体的文人雅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不同于传统的各式平面拓法,全形拓法能将三维立体的器物转化为二维平面的图像,从视觉效果上,又不失去其立体观感和图像美感。

分类合理 著录专业

资料详细

全书以全形拓形式分为多条屏与单条屏两部分。

多条屏八组(前面已经分别介绍过了~),单条屏以铜器用途分类,顺序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及用器,每一类别又以出现题跋或钤印者生年先后顺序排列。

每件全形拓,都先出全形和著录。著录信息十分详尽:包括国家图书馆馆藏号,拓片裱轴、内芯及器物、铭文的尺寸;铭文、题跋、钤印的释文以及题签等各项信息;全形拓所拓器形所属类别、时期及曾经收藏者、现收藏地、图书著录等信息都有!

涉及器物著录书名正文中用简称,书后附著录书刊引用简称表,以便查阅。

涉及题跋人物按照生年顺序予以小传附录其后。

严格隶定铭文  力求学术规范

全书涉及铭文95件,每件铭文均请古文字方面专家、学者严格把关,

以严格隶定方式且遵照原作书写规范,既给出隶古定字,并注通行汉字,方便读者参考。

有暂未确释者,则照原字形摹写或仅作隶定。

缺一字以“□”标示,

所缺字数不详以“〼”标示,

有需补字以“[]”标示,

存疑字以“?”标示,

真正做到了学术规范。

这些深藏在国家级藏书机构中的宝物,经过了鉴定学家千锤百炼的挑剔眼光和文献学家的历史流传梳理,还有那些名士大匠的经手和题跋,可以说足可以成为我们研究青铜彝器器形并进行再创造的最可靠保障。

印制精美 装帧考究

本书所有全形拓裱轴,均来自国家图书馆的的超高清扫描。

为完整呈现国家图书馆藏全形拓全貌,在开本选择上选用阔大的8开,每件全形拓先出整图,再出文字著录,后出局部。整图以两种形式出现,完整裱轴或单幅画芯(皆以藏品现状为准)。题签均放置拓本右首,与拓本缩放比例一致。

完整的裱轴效果,既能让我们看到老拓原裱的视觉效果,也为我们新拓的装裱、题跋等,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参考形式。器形、铭文的放置位置,题跋的字体大小、位置选择,颜色的配比,等等等等~非常实用!

所有的印刷、用纸、装帧、包装,都采用与《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一模一样的工艺。

170g进口特种纸作为印刷材料;

高精细、超常规的350dpi,四色印刷,编辑全程跟踪看样,出来的效果,也是真的好!


装帧方式上,封面采用120g黑色彩洛纸烫亚银和高温压凹,函套采用两头包深灰色双色棉包布。书脊设计半开半闭,让每本图书可以全部180度平摊,无死角,使读者自由翻阅,解决了沉重带来的烦恼。



为避免过于沉重,不便翻阅,

本次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为全形拓条屏组,

下册为全形拓单条屏。

 书名:《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古器物全形拓题跋集》

作者:国家图书馆 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